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福安新闻 福安阳头古民居 的繁华往昔

福安阳头古民居 的繁华往昔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张颖珍/文 池志海/图) 这头是罗曼式拱窗、哥特式柳叶窗,那厢有素面女儿墙、青砖叠涩线脚……走在福安阳头的察阳古街上,一幅明清时期商贸图徐徐展开。

阳头街道是历史上福安西、北面山区群众到福安县城经营商贸的必经之地,旧时的察阳码头承载着福安货物集散和运输功能。其中,察阳古街旧时是福安经济贸易的重要跳板,承担着福安县城对外交流的贸易窗口作用。

人流往来带来建筑审美的多样化,随着历史变迁,这片土地留下了最具文化韵味的街巷和古民居建筑。今年8月,福安市阳头历史文化街区通过审查,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层层砖墙后是历史的沉淀

层层砖墙后是历史的沉淀

这一片保存尚好的古街区,是难以复刻的珍宝

这一片保存尚好的古街区,是难以复刻的珍宝

揭开古民居面纱

古民居街区位于富春溪畔,与滨水空间相通,以察阳古街为核心,传统街巷纵横交错,传统院落民居、柴栏厝民居分布其中,构成阳头历史街区的传统风貌特色。

作为福安曾经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察阳古街如今似乎难寻当年盛况,木质结构的沿街铺面有不少已经改建,但抬头瞧见的卷轴木雕、距花木雕和垂花柱仍可窥见其旧时繁华的影子。据介绍,过去这条古街上,布庄、鱼行、旅社、诊所、首饰店、国药店、杂货店、糕饼店、点心店……一间挨着一间,仅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光是茶庄就多达9家,是当年数一数二的繁华商业区。

察阳西路36号的“通泰酱行”,解放前经营酱油、虾油等调味品。是目前保存较好的闽东传统铺面,侧面以跌落式封火墙围护,屋顶为传统双坡顶。同时,通泰酱行又兼具西式风情,一楼临街三个罗曼式拱门,正门的灰塑匾额上方叠涩出檐作摩尔式尖拱形雨披,匾两侧分别有一个罗曼式拱窗。

在木质结构密布的察阳古街里,通泰酱行的建筑形态独树一帜,保存完好,装饰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是研究闽东地方传统建筑近代化演变的珍贵标本。

“阳头的古民居特别多,也特别集中,至今还有相当数量的大宅院基本上保留着原有的面貌。一位到访的建筑学者称这片古民居是福建北部民居博物馆,由此可见建筑的多样化。”阳头街道参与历史文化街区申报工作的李建民副主任说道。

大宅院是福安古民居的代表。而兴业北路70号的一座古民居,则是福安阳头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民居,建于1908年,解放后被没收作为福安专区物资仓库及中国人民银行金库,改革开放后作为宁德市物资局宿舍使用至今。

建筑的内部以进深很大的厅堂为中心,前后天井狭小,利于遮阳、隔热,花厅庭院陈设关系保持完好,存有旧花架、石鱼缸和一口“朝泉井”,四周廊庑窗花精美,可见当时主人的审美品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座宅院在中式的厢房顶部另增建了西式阁楼,东西南三面各做两扇哥特式柳叶窗,这种在清代中式建筑屋顶上叠加民国洋楼的建筑在闽东十分罕见。整座建筑规模宏大,用料考究,后期养护得当,十分珍贵。

    留住老街的“魂”

据福安市住建局工作人员介绍,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申报工作从2017年9月开始,以察阳古街为主体进行上报,委托福建工程学院对察阳古街及两侧建筑进行摸底调查及认定。最终认定此次申报范围察阳古街两侧有45座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和一处文物点,街区特色建筑的比例达到申报要求。经审查后,阳头历史文化街区顺利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而整个阳头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还不止这些,等认定达到历史建筑要求后还将陆续公布。

阳头成为福建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这个名号让察阳古街“正名”了,而在今后发展中古街该如何“立身”?阳头街道高度重视这个问题,从改善街区基础条件入手,启动了察阳古街地面改造工程。

改造项目包含地面装饰改造、给排水及强弱电工程,由市住建局设计院负责规划设计,路面改造总长257米,小巷主街交叉口长约187米,总面积为1447平方米,预计11月下旬竣工。届时古街两侧墙上杂乱无章的电线将埋入地下,路面将铺上美观的青石板和鹅卵石。

与此同时,考虑到古民居和古街中的建筑大多人员密度高、建筑材料多数易燃,街道积极组织居民举办消防演练、集中宣传消防知识等活动,向居民发放灭火器,组建社区志愿消防队,加强古民居保护。

目前,福安市住建局正在加快古街古民居的测绘、登记等前期工作,以便更好地制定察阳古街历史文化街区总体规划设计方案。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faxw/2018/1029/1010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