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官方网站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文化宁德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戏曲精髓

弘扬民族文化 传承戏曲精髓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10月6日,夜幕降临,吃过晚饭的古田县长乐区茂善村村民们聚集在村文化广场,欣赏由古田县闽剧艺术中心带来的戏曲演出。精彩的剧目轮番上演,笑声、喝彩声此起彼伏,村民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闽东戏曲艺术千姿百态,珍稀剧种众多,有四平戏、平讲戏、北路戏、京剧、越剧、闽剧、杖头木偶、提线木偶、布袋木偶等地方传统剧种。作为旧时闽东方言区最重要的民间娱乐形式之一,闽东戏曲发展几度面临困境,保护传承迫在眉睫。

“戏台”搭到家门口,群众唱响和谐曲。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戏曲传承与发展的问题,注重文艺精品创作,关心专业文艺院团建设,戏曲进校园进乡村项目较好地开展,相继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关于传承和弘扬福建戏曲的若干意见》《福建省“戏曲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宁德市“戏曲进校园工程”实施方案》,探索了结合时代特色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路径。目前,全市共有7个国办演出团体、22个民营演出团体、22个民间班社,能够常态开展演出的国有剧团4个,每年送戏进校园进乡村达200场次以上,较大程度补充和满足了学生和农村群众看戏的需求。

尽管如今戏曲在群众中越来越受追捧,但由于农村青壮年很多外出打工或创业,戏曲青年演员缺少来源。对此,我市选择了古田县、寿宁县、福安市和福鼎市作为“传统戏曲进校园”试点县(市),长期坚持戏曲进校园活动。

在寿宁县实验小学的北路戏社团里,小学员们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认真地学习北路戏《天女散花》。现年11岁的学员刘诗怡告诉记者,自己对北路戏有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通过系统学习为戏曲文化传承贡献力量。

据了解,2015年寿宁县文化馆、北路戏保护传承中心开始在实验小学设立“北路戏传习示范基地”,成立“北路戏社团”,开设基础班和提高班,每周定期开展传习活动。去年,校本教材《乡情乡韵》已投入到实验小学课堂使用。

无独有偶,古田县在古三小、古二小、实验小学等学校开展“古田县闽剧进校园免费培训班”,培养了一批热爱闽剧艺术的学生和家长;福安市建立平讲戏艺术传承中心传习基地、穆阳中心小学平讲戏艺术传承共建基地、市老年大学平讲戏艺术培训基地等6个戏曲学习基地,让戏曲在乡村留得住、传得开、唱得响;福鼎市组织专业人员先后对春亭、富民两个社区自发组成的越剧文化志愿者进行艺术指导,形成以闽浙边界艺术文化交流中心为主、志愿者为辅的教学力量,让传统文化在社区里传承、发扬。

要加强戏曲的保护与传承,戏曲生产和演出的多样化不可或缺。近年来,我市加大投入,坚持创作,推出了越剧《贺双卿》、北路戏《少年张高谦》、《冯梦龙打虎》等一批戏曲精品佳作。仅2017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筹措资金近1000万元,组织创排各类剧(节)目20个,为我市文艺院团持续开展文化下乡惠民演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支撑。

“戏曲进乡村、进校园对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生活,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市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加大投入,在培育戏曲新观众,保护传承传统戏曲目标,创新戏曲内容、形式和载体上下功夫,继续推进戏曲进乡村、进校园,让传统文化扎根牢、传播远。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16thfjsyh/sda/whnd/2018/1016/1037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