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宁德文艺闽东诗群闽东诗评名家诗评 恢弘与明丽

恢弘与明丽

张  炯

林著同志在《心湖的桨声》所附的他《关于诗的感悟》中说到:“诗是灵魂的自白,是情感无遮掩的激情飞翔的自然流泻。”“感情+诗化语言是诗腾飞的双翼,是诗之所以为诗的灵与肉。”“晦涩、不知所云不是诗;一览无余也不是诗。”这些见解,我都很赞成,觉得他讲得很好,足见他对于诗是很有体味的。读完他的诗集,我的总体感受也觉得他不但热爱写诗,还确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诗美,还善于用蘸满感情的语言去把这种美表现出来。他有构思相当雄浑的诗,如《东方之谜》:

沿着比丝绸之路更久远的心灵之旅

聆听远古拍天而来的涛声

一位哲人站在悬崖边挥动历史的长卷

中华创世纪文明在这里沉思

刀耕火种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就像沉寂千万年的火山突然爆发

当智慧的火把照亮蒙蒙苍穹

畅饮吴刚捧出的桂花酒

遥望地球村万家灯火

体验不小心驰入时空隧道的环太平洋世纪

体验黑眼睛黑头发体验酒中月色

执著解读东方神韵

体验中国

中国和平号宇宙飞船风风火火运行的轨迹

也许所有遥远的其实并不遥远

正如每一个今天匆匆而至转眼又将逝去

今夜星光格外灿烂

那位哲人依然站立如一座永恒的灯塔

二十一世纪的涛声拍天而来

源自飞船的钟声一阵又一阵在广寒宫回响

每一章主题音符都写满新开天辟地

——关于龙的血脉关于东方之谜

这首诗不但气势雄浑,洋溢着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含有某种哲思,而且想象奇特、联想丰富,在古今时空的跳跃中富于历史的深度感。类似的恢弘构思而意境奇特的如《中国风》、《夜读〈梦的解析〉》、《巨蟒与兵马俑》等,诗思的跳跃皆如天马行空,以不同时空的富于幻想的意象构成诗境,奔放着一种浪漫主义的激情。但林著的诗歌世界更多来自对于现实生活的感受和感悟。如《夜行人》、《黑夜与猫头鹰》可说都是即景有感有悟之作。他的《河流的诉说》有感于自然生态的破坏,表现出紧迫的环保意识;他的《霞浦赤岸感怀》、《朝谒开闽进士薛令之故里》则属寄古怀今之慨;《眼眶,关不住最后一息叮咛的泪水》、《父亲,你听我说》、《永远的清明雨》表达对于父亲的怀念;还有像《病中情》怀念一位老记者、《读〈怀念是一条河〉》写梦想当文学家的亲友、《永远不要埋怨生活》之感念作家郑万生的特殊人生经历、《盲人调音师》歌颂“人间女神”般的钢琴调音师等,都写得情真意挚,比较感人!他写得好的诗还有一批描写大自然景物的。如《江南雨》、《春》、《故乡河》、《鲤鱼溪》、《碧塔海》、《雨中神游太姥山》等。他对大自然的景色有着敏锐的艺术感觉和深挚的激情,善于捕捉自然的美及其神韵,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诗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从而为读者提供一幅幅美感浓郁的清新明丽的诗境。像他的《江南雨》从“江南雨淅淅沥沥”写起,我们读到如下的两节:

走进江南雨季

唇边也沾满一串串江南的气息

不唯城市新美如初

红纱巾依然飘扬如初

山野红杜鹃小百合闪亮的清韵

也在中国高耸的地平线上

以青春的名义

激情摇曳  江南

那甘醇甜蜜的雨意

江南雨

江南雨淅淅沥沥

日月轮回

试问千古萦系江南的诗魂

“旧时王谢堂前燕”几时飞进

这江南红润的雨季?

可以说把绵绵的江南雨写活了,写得充满了诗情画意并具历史的纵深感。他的《春》以拟人化的笔法,先说“她从冰窟醒来/睡眼惺忪,浑身/沾满稚气的鹅黄/于是,雨丝滋润她/大川哺育她/山峦举起她/他们说,那稚气/那美与汗的流线/涨起来,溅出了/笑与风/谷穗与彩云”,接着就这样描写春:

她走着跳着她特别可爱

脸蛋是绿的

衣裳是绿的

歌也是绿的

于是

蜜蜂扎进花里

蝴蝶扑入云里

姑娘醉在绿里

生活也流蜜

要问春的笑吗

它在柳芽里长

在柳鞭上荡

要寻春的影吗

月当天

泉水叮咚响

她笑  笑破雨朵

她飘  飘得温柔

瞧,轻轻的松手

她放飞了  太阳!

光环——旋转

夏——旋转

旋转着

驮走世纪的理想!

全诗不仅把春天的绿色刻画得十分生动,而且把春天的蓬勃向上的生气也渲染出来了,整个构思既巧妙又充满新鲜感!这样写春天,可以说是作者的独创。

他有一组诗题为《童心变奏曲》,共有七首,都写得相当有童真童趣,充满儿童天真的幻想和真挚的情感。像《浪》:“浪,是天底最美最美的谜/你扑上去,她就变成妈妈的吻/浪,是娃娃们透明的笑/透明得就象轻轻的风/浪,是天上飘下的云/不是因为打湿了翅膀/就是迷了路/浪,是望不到边的梨花/哥哥是枝头的鸟/姐姐是花脸的蝶/而我是叶面上天真的小水珠”。还有些诗虽记述的是刹那间的感觉或感触,如《田园小曲》、《夜之花》、《小夜曲》、《冰厅·少女》等,格局虽小,也皆有精巧的构思并透出华美的彩色。而他的《山里人》一诗长达76行,写的是山里人向城里人的历史转变,堪称是一首小型的史诗,具有深厚的社会内涵。

林著的诗从艺术风格上看似有两类:一类受传统的现实主义诗风的影响,从现实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出发,诗风平实、质朴而清新,发掘和表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美;另一类则受到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力图构织超现实的或融神话传说与现实图像于一体的诗境,意蕴朦胧或多义。后者处理得不好也有流为含意不明、晦涩难解的。在当代中国诗坛,上述两类诗都大有人写作。而现实主义诗歌比较起来更居于主流。年青诗人更多沉醉于后者,因为它毕竟属于新潮。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经验的丰富,又更多走向现实主义的诗风,这也很自然。如果初学写诗,多尝试不同的诗风或根据不同的题材选择不同的风格,这也是必然的事。毛泽东同志曾说,诗有豪放、婉约两派,有喜欢豪放的,也有喜欢婉约的,或读豪放的读久了,想换种品味,又改读婉约的。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历史上有人扬李白抑杜甫,有人则反之,是同一道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被提倡的时代,诗自然是万紫千红的好,读者完全可以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去读。但同一首诗中,如果意象太零碎杂乱,构不成完整而鲜明的诗的意境,它的美感的魅力便不能不受到损害。《心湖的桨声》中也有个别这样的诗,这也是需要指出的。

张炯,男,汉族,1933出生,福建福安人。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终身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著有《新时期文学格局》《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创作思想导向》、《社会发展与中国文学》、《文学真实与作家职责》、《新时期文学论评》、《文学的攀登与选择》《文学的回眸与思考》、《走向世纪之交》、《丁玲创作论》等,主编《中华文学通史》10卷、《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发展史》3卷、《新中国话剧文学概观》、《中国文学通史》4卷、《新文艺大系·理论·史料卷》2卷。曾获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各一次,并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授予“20世纪成就奖”银质奖章。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2019/0318/117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