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宁德文艺闽东诗群闽东诗评名家诗评 那些美好的情感

那些美好的情感

谢  冕

几年前有人告诉我,家乡福建又出现了一位女诗人,诗写得不错。叶玉琳的诗集《大地的女儿》是后来看到的。福建山海绵延,花木葱郁,四季长青。这里景色秀丽,情韵悠长,它原是适合女性咏唱的地方。福建的女人也很出名,郁达夫先生对女人应该是很挑剔的,但他在《闽游日记》中对福州的女人不惜用了最高级的赞词。冰心先生是福州人,她也不避嫌,对家乡的女性更是赞誉有加。

说到女人和诗,我曾自豪地指出过,中国新诗的女诗人的写作,是由福建籍的几位诗人“串”起来的。她们是:冰心——林徽因——郑敏——舒婷。熟悉新诗历史的人都知道,上面提到的四位女诗人,分别代表了新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她们的写作成就也具有概括性的意义。这些关于女诗人的言说,当然和我现在的叙述没有直接的关系,但也许传达了我隐秘的心愿,我希望后来者能够作出无愧于前人的成绩。

最早读到的叶玉琳的诗,是她的《瓯江之夜》,给人惊喜的是这首诗的开篇:

这样轻柔的微风适合长裙

这样闪亮的流水适合浅唱

这里,叶玉琳并没有直接说风如何如何,水如何如何,只是不经意地用“适合长裙”、“适合浅唱”,用一种间接的暗示,却道出了瓯江的柔美风情。进一步看,这种不写的写,摆脱了一般的客观描写,而是通过主体性的感受来强调这种美。她一开始写作,便显示出技巧的成熟,说那水边的花草的情态,“替菖蒲说出两千年前的娉婷”;说那容易被忽略的风景,是“像黑蝙蝠漏掉秘密的花香”。

一只鸟睡了,又一只鸟睡了

那令人注目的巢穴就叫做梦想

叶玉琳这简单的几笔,便活脱脱地勾划出瓯江之夜那如幻似梦的、让人着迷又让人沉醉的感受。这些感受除了娴熟的艺术表达,更是由于充分的想象力。她尽管年轻,却是有准备的诗人。她承接了八十年代以来众多诗人的艺术经验,加上她的悟性和会心,使她面对所有的题目,总能得心应手。如《青田石雕》,也是梦境,“大师的美梦从一块石头开始”,也是起笔不凡。在大师的刀锋下,大山裸现篝火,平原滋生风暴,古老的乐音,零散的诗篇,比石头更锋利的是这种创造的梦境。

叶玉琳用心感受着、用笔描绘着多姿多彩的世界,她歌唱那些美好的事物,歌唱那些美好的情感。她不炫耀技巧,尽管她有技巧,她只是用心来感知那一切,热爱那一切。有一天,她来到遥远的博格达峰下,她发现“那最亮的星辰来自最遥远的冰川”,她发现赛里木湖是“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她由此感兴,这湖一定是承受了巨大的悲欢,“才有这令人窒息的蓝”。像“令人窒息的蓝”这样的句子,并不是人人都写得出来的。

叶玉琳的创作证实,感受并接受那神奇和美丽的冲击,经过内心的“融解”使之转化为奇妙的想象。而更为重要的是,当诗人在做这一切的时候,她一刻也没有排除饱满的情感的涌动和燃烧。从天山向着昆仑,诗人脚踩火焰,听一声声羌笛,裹挟着中亚的太阳,再由此出发,从敦煌直抵内心,内心受到佛光的感召——

在它的深处是一片绿洲

我愿意就此长跪不起

收拾好一生的旅程

诗歌的写作总是伴随着诗人情感的活动而展开,这应当是常识问题。但是,近年来常有一种有意轻忽、并使诗歌创作脱离情感的提倡,这可能是与诗的真谛相背谬的。我们此刻面对的诗人,她的诗歌实践再一次为我们佐证,即,能够称之为好诗的,无不与情感有关,与心灵的颤动有关,也与奇特的想象与超常的幻想有关。当然,情发于心,先是有感于物象,其前提是诗人处身的环境,诗人的生活阅历与经验。她要感动,首先要热爱,这是常理。叶玉琳把诗集的名字叫做《那些美好的事物》,就说明这不仅是一种关怀,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

叶玉琳的诗是温情的,蕴涵有深厚的、甚至是深刻的人生认知,但它的展开是缓缓的浸润,有一种波澜不惊的沉静。沉稳和大度,使她面对纷繁的世事,有一种平常心,她并不把一切看成天生的完美,她也不作这样的期求。在题为《需要》的这首诗中,她说,需要记忆,也需要遗忘,需要幻想,也需要孤独。她说:“需要一些黑暗,迎迓天边的日出”。这里表现出一种智性的通达。她总是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情,《午后的心灵》:“必须去敬仰一小块泥土 它滋润了我们大半生”。

她的诗有奇幻的甚至瑰丽的想象,但没有一般年轻诗人容易犯的情思泛滥的毛病,她有着可贵的节制。读叶玉琳的诗可以感受到那种理解、从容和善意。不是没有痛苦甚至不幸,但是宽释一切,“痛过的遗忘,伤过的别离”,此种体认是睿智的。在平常的日子中,享受平常的乐趣。她热爱新的快乐的每一天:“新的一天如此简单而快乐”,而这样的快乐,是由一锅熬粘的小米粥,以及解开围裙等细节所构成。她在《午后的心灵》中由衷赞颂她所享有的美丽——

这多好啊

对生活,我们还有能力赞颂

也许还有时间,小小的抱怨

她善于表现那种明澈而单纯的心境。这样的生活不是没有烦恼和忧愁,她所期待的也许不曾拥有,她所面对的可能是:“一个漫长的夜晚 音乐和喷泉离这里非常遥远”(《天空中洒满幼小的花瓣》)。但是不曾奢望和不会苛求的平常心态化解了一切,诗人诗化了周遭的一切。每个人对于幸福的理解并不相同,在叶玉琳这里,幸福就是这般的平常。不是没有期待,她也“需要花朵照料一个人的边疆”。

这些就是此刻我感受到的那些美好的情感。那些在我们身边溅起的情绪和思想的浪花,那些为生命的瞬间留存而发出的赞叹,母性的光辉,情爱的辉煌,贫穷家乡的怀想和眷恋。诗人来自贫寒的乡村,自谓上帝给予的“特殊礼物”,是“一个又低又潮的家”,“贫穷是第一笔财富”。而这里却是她生命的归宿,“有一天我歌声喑哑,为情所困,我仍要回到这里”,回到这“流浪的耳朵一只用来倾听,一只用来挽留”的精神原乡。

目下,人们经常为诗人的过分自恋、甚至自私而不安。因为在那些诗中,诗人们往往满足于“自说自话”,而对周围的一切有着视若无睹的惊人的冷漠。年轻的叶玉琳没有她的某些同辈的这种“癖好”,充溢在她诗中的那种对民生疾苦的体恤和牵挂常常令我们感动。她曾为夏洪过去之后“一棵大白菜也有热荬的时候”而微笑,她也曾为“工地上的灯”照耀的疼痛而不安,在她的诗中,充盈着这种发自内心的悲悯情怀。这一切源自于她对苦难大地和乡野的热爱。

一个诗人需要热爱,热爱大地上的一切人和事,包括快乐和幸福,包括单纯和复杂,包括期待和争取,也包括挫折和磨难,这就是一切,一切美好的情感。

谢冕,男,汉族,1932出生,福建福州人。著名文艺评论家、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诗探索》杂志的主编。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2019/0318/11753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