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蕉城新闻 建文帝后裔到蕉城上金贝寻宗祭祖

建文帝后裔到蕉城上金贝寻宗祭祖

1-1-1-2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周晓京  文/图) “悼古风于斯地,忆先祖之长风。然魂魄悠悠,念祖亲之深恩,洒热泪于心田,感慨万千,心潮涌动……”3月30日,蕉城区上金贝村迎来一批80余名独特的客人,他们身披传统祭祀礼仪服装,来到上金贝的建文帝陵寝前,敲锣鸣炮,念诵祭文,焚香叩拜,祭祀先祖。

原来,他们是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的后裔,来自浙江温州、丽水地区的泰顺、文成、景宁、庆元等地。

“根据族谱记载,我们先祖万昌公,繁衍至今已三十多世。但依早年族谱记载溯至五世之前时,却突然空缺中断。所以一直无法查证祖先源自哪里。直到近年来查访到朱龙湖洋《家谱》,其上记载先祖万昌公‘千五望重浙杭姿材敏达,品格端庄,解元被选凤阁翱翔,忽焉甘隐勿务拜飏择湖洋地,引领而望茂林修竹遍僻道旁,率其妻子陟彼高岗爰居爰处……’,经多方论证,先祖万昌公就是建文帝朱允炆。另经南京大学潘群和马渭源教授等权威专家认定,蕉城上金贝形制奇特的古墓确为我朱家先祖允炆公之墓,因此今天特来祭拜。”本次祭祖活动牵头组织者,来自浙江景宁的朱剑敏告诉记者。

朱剑敏介绍,据有关专家研究考证,建文帝出亡后,其及四个儿子即更名改姓,迁隐他乡,其后人分为四个支系。其长子支系后改回“朱”姓,次子改为“万”姓,三子改“黄”姓,四子改“让”姓。“这些姓氏皆有深意,万即万岁之意,是对皇帝的尊称。黄即炎黄子孙,亦意为皇族后裔。让即皇帝让位之意。”朱剑敏介绍。经考证,这些支系宗族从浙杭和河南迁来后,黄姓宗族主要分布在闽浙边界,一部分则到了广东。

多年来,这些朱氏后人一直在寻访祖先墓穴,但一直没有找到,直到近年经考证确认他们就是朱允炆的后裔,并且从专家口中得知,蕉城上金贝的古墓被认定为建文帝朱允炆陵寝后,他们十分高兴和激动。今年经过两个多月的准备,他们牵头组织了80多名族人前来祭拜先祖,圆了族人多年来寻宗问祖的梦想。

当日下午,宁德市明史研究会和宁德市建文帝踪迹研究小组成员和前来祭拜的朱氏后人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大家知道吗?为何朱允炆会改名为万昌公呢?朱允炆有两个玉玺,其中一颗上刻的字就是‘万世昌荣’。”宁德建文帝踪迹研究小组组长、市方志委副主任王道亨道出了原由,让在座嘉宾、朱氏后裔茅塞顿开。

与会嘉宾介绍,宁德属鹫峰山脉支系,域内支提山为道教天下“三十六小洞天”之首,这里还是佛教五大菩萨之天冠菩萨道场所在地,域内至今还存留着传为建文帝举行重新登基仪式的“小登基广场村”,还有朱元璋托孤建文帝的洁庵禅师自小在宁德三峰寺出家为僧,而与建文帝关系密切的帝师周斌也是宁德西乡洋中人氏,这诸多因素也就不难理解和佐证建文帝在从亡之后会隐匿于此。许多来宾听闻顿觉惊奇。

“我们许多人都是第一次来到宁德上金贝,这里确实山灵水秀,隐藏神奇,今后我们还要组织更多的族人宗亲前来祭拜和观光。”朱剑敏说道。

■新闻链接>>

建文帝(明惠帝)朱允炆(又名朱允文),洪武十年(1377年)十二月五日出生,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孙,已故太子朱标的次子。其兄朱雄英,生于洪武七年(1374年),按明初“居嫡长者必正储位”的制度,原本可以作为皇太孙的他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与皇祖母马皇后在同一年死去,只活了八岁。同年明太祖朱元璋追封为虞怀王。由于朱雄英早夭,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终年71岁。21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改年号建文,称建文帝。因削藩,导致四叔父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发动“靖难之役”。建文四年(1402年)当燕军攻进京都南京金川门时,建文帝扮和尚,带22名近臣从“鬼门”逃离皇宫,从此不知去向。建文帝从亡何处成为“大明第一谜案”。近年,经宁德市建文帝踪迹研究小组及有关专家考证,上金贝形制特殊的古墓被认定为建文帝陵寝,另经考证发现的宁德多地存在的诸多证据链表明,建文帝从亡闽东高度可信。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jcxw/2019/0401/1186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