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宁德新闻 推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推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

p3_s (1)

寿宁县下党乡鸾峰桥 郭晓清 林云义 摄

宁德网消息(余杨薇  张  丹)早在旧石器时代,闽东就有人类活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不断传承、积淀,形成了独特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

近年来,宁德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闽东之光’传播开去”的殷切嘱托,依法履职尽责,为助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剑指文物  监督保护

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文化和历史的重要体现。宁德文物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全市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2951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1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84处。被誉为我国古代木构桥梁的活化石——木拱廊桥就有56座,寿宁县鸾峰桥、大宝桥、杨梅洲桥和周宁县三仙桥以及屏南县龙津桥、万安桥、千乘桥、广福桥、广利桥等9座木拱桥列入闽浙木拱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等。

近年来,宁德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积极推动文物抢救、保护、管理、利用工作,金敏主任多次带队深入县(市、区)察看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大力推动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求各级人大强化监督,积极建言献策,努力为促进闽东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发挥好人大应有作用。2019年将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列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今年3月,由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代表组成的调研组,深入寿宁县、霞浦县、福鼎市、蕉城区等地开展调研,实地察看10多个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并召开3场座谈会,听取市政府和部分县(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情况汇报。4月28日,宁德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市政府相关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保障文物安全、完善保障机制,形成文保合力,切实发挥文物价值等审议意见。

助推文物保护工作,县级人大常委会也感到沉甸甸的责任。近年来,全市各级人大通过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代表视察、办理议案建议等方式强化文物保护。蕉城区、柘荣县人大常委会持续开展监督问效,跟踪督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要文物点的保护,推动了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文化抢救”工作的实施。

聚力抓紧  保护村落

闽东自然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独特,历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建有许多传统村落。据悉,宁德市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5镇14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6镇28村,数量居全省第一;中国传统村落141个,省级传统村落126个,数量也居全省第一。这些村落风貌古朴、个性鲜明,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农村青壮年走出祖祖辈辈生活的村落,大量的农村传统村落变成空巢村,而且很多建筑和设施因为年久失修,或得不到有效保护而凋敝损毁、坍塌破落。如何加大对古村落保护力度,牵动着宁德各级人大、各级人大代表的心。

在蕉城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黄青松等区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作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决定的议案》,区人大常委会为此专门成立了“传统村落申报工作领导小组”,抽调精干人员开展入村调查、进京“取经”、邀请专家“把脉”……督促有关部门充分挖掘乡村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对具有传承意义的非遗文化、人文及自然景观精心修缮保护,让这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和记忆的“细胞”重新焕发生机。蕉城区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的决定》,在全省率先作出保护传统村落的决定,为蕉城区传统村落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法制保障。

针对传统村落面临着被破坏甚至消亡的情况,2017年8月,寿宁县人大常委会深入斜滩镇的斜滩村和印潭村、下党乡的下党村和碑坑村、武曲镇的大韩村等乡村,开展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情况调研。调研组不仅指出问题,也提出了整改落实建议。2018年8月,寿宁县人大常委会再次紧抓保护“老屋”的问题不放,开展古民居保护与开发工作情况调研,并前往浙江省考察学习,提出多项具体审议意见,有力推动相关部门、乡村两级自觉加快“老房”保护步伐。

传承创新是古村古镇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自2014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以来,“保护”与“传承”一直是古田县杉洋镇的关键词。然而由于规划缺位、投入不足,古镇的历史风貌不断被“侵蚀”,李在春等人大代表呼吁对古镇进行系统性修复建设。在众多人大代表的努力下,杉洋镇被列为古田县乡村振兴战略示范点之一,“文武古镇,耕读人家”成为这座千年古镇的全新定位,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福安市晓阳镇、穆阳镇人大也积极助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等,积极建言献策。

……

古味延绵,新韵悠悠。短短几年,宁德市各级多方协力,让越来越多珍贵的传统村落得以保护。如今,在宁德,一个个极具古代建筑美感和历史厚重感的古村落正在美丽蜕变,重焕生机。

齐心协力  保护非遗

宁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存在非遗传承人年龄老化、新学员招收困难、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面对诸多困境,如何才能唤醒“非遗”魅力?

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持续关注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结合推动文化繁荣、教育发展、畲族文化保护、乡村振兴等履职活动,有计划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监督。市人大常委会还专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执法检查,赴寿宁县、福鼎市,实地察看了多项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情况汇报,还赴浙江省温州市、丽水市考察学习。委托古田县、屏南县、周宁县、福安市、柘荣县、霞浦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做足调研文章,在市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提出要加强宣传展示、加强队伍建设、优化非遗项目、合理开发利用等意见,有力推进非遗文化保护发展。许多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到非遗文化保护中来。寿宁县人大代表陈运灯向选民宣传廊桥保护的重要性和防火知识,鼓励青年学习建造大拱跨贯木拱廊桥技术。蕉城区人大代表黄振键是“霍童线狮”技艺的传承人,他积极协助霍童镇党委、政府做好国家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等。

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瑰宝,是不可再生资源,我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将不遗余力地助推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ndxw/2019/1025/1384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