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宁德新闻 宁德市医院脑瘫康复训练中心——用爱守护“慢飞天使”

宁德市医院脑瘫康复训练中心——用爱守护“慢飞天使”

曾惠娜医生帮助患儿在感统滑梯上练习行走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陈薇/文 通讯员 陈丽芳/图)宁德市医院脑瘫康复训练中心,狭长走道的尽头,是患儿专用的康复治疗室。走道上,一面缀满童趣的水彩画墙,将宁静与疼痛的世界隔开。

“来,我们站好,站直。一二三,走。”5月22日上午,医生林寿斌正给患儿欣欣(化名)穿好矫形器,训练站立位平稳。当他放手的那一刻,得到“指令”的欣欣径直朝前走去,一步、两步、三步……

“慢慢来,欣欣真棒!”林寿斌一边保护着孩子一边鼓励道。

“孩子一直坐不稳,两周岁多还不会走,走一步就摔,后来被确诊为手足徐动和痉挛型脑瘫,情况比较复杂。”回忆起欣欣康复前的情况,妈妈显得很自责,“在医生的帮助下她现在不仅能坐、能站,还能稳稳地走上好几步,治疗效果非常明显。”

在康复训练中心,和欣欣有同样遭遇的患儿,现有39名。他们每天在这里进行一对一的功能性康复训练,最大的10岁,最小的不到2个月,很多孩子刚来的时候不会走,经过训练已经走得很好,还有的已经开始正常上学了。

感统梯、蹦床、巴氏球、滑梯、摇椅……训练中心的一切布置充满童趣,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儿童乐园。

“我们尽量让中心看起来温馨一些,更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训练是非常枯燥无味,甚至痛苦的,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开心快乐地做康复。”医生曾惠娜说,“他们不是学不了东西,做不了事,只不过比别人慢一点。”脑瘫,即脑性瘫痪,是指大脑在尚未成熟时,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不久,受到损害或损失,引起了以运动障碍和姿势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因此脑瘫患儿也被称作“慢飞天使”。在医生们的眼中,他们是最具康复潜力的特殊群体,需要全社会去关爱、理解和帮助。尤其患儿家长需要掌握必要的常识和基本康复训练技能,做好患儿的日常护理并积极配合参与康复训练,帮助孩子尽早康复。

“宝贝,阿姨这里有玩具。”医生池水仙用力晃动手中的玩具发出撞击声,希望引起诺诺(化名)的注意。

“这么小的孩子,不会说话也不太懂配合,训练过程中我们就要‘投其所好’。”她进一步解释,爱玩的孩子就多给他们一些玩具,爱吃的孩子就适当“投喂”些零食,还有的孩子喜欢听歌,就用手机给他们放一些歌曲视频,“给孩子们做康复一定要细心,有耐心,用食物、玩具等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尽量减少训练的枯燥和痛苦。”

十个月大的点点(化名)因小儿斜颈、运动发育迟缓,在训练中心治疗已有8个月。刚来的时候点点患侧包块较大,颈部明显歪向一侧,身体重心偏移导致坐姿歪斜。池水仙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为孩子推拿患侧,矫正头部姿势,做头部伸展运动等。半年下来,点点的症状大有改善。

“恢复得很好,再过2个月就可以‘毕业’啦。”对于这样的康复结果,点点妈妈很是欣慰。

每天,这里的医生们都要给不同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每个孩子每个项目要重复几十次、上百次,甚至更多,有的时候孩子累了倦了,哭闹着不配合,医生们总有一套办法让他们安静下来,“主要是跟这些孩子在一起时间长了,对他们都很了解,也就总结出了对应的解决办法。”曾惠娜说。

4岁的天天(化名)是训练中心治疗时间比较久的孩子。“右手不能主动抓握,拇指内扣,右腿无力,爬行时右腿只能拖着前进。”曾惠娜回忆,天天刚来治疗的时候一岁多,不会爬,一边手脚不爱动,情况比较严重。在对他的大动作、肌张力等进行评估后,中心为他制定了按摩、感统训练等康复训练计划。经过3年不间断的治疗,现在天天的患手已经可以做捡豆子等精细动作。

“对于这群特殊的孩子来说,接受康复治疗是唯一的希望,越早越好。”曾惠娜介绍,婴幼儿脑损伤的超早期表现有婴儿喜欢打挺,头后仰,手脚常用力伸直或弯曲,好像“很有力”或松软无力;喂养困难,体重不增,入睡困难,夜间哭闹不止,易惊吓或过分安静;对声音反应差,对人或物不追视,不笑;3个月竖头不稳,4个月仍紧握拳,手不松开,拇指内收;5个月不能自主翻身,不能伸手抓物,俯卧时前臂不能支撑身体;8个月不能独坐,1岁半后不能独立行走等;口唇、下颌或手脚频繁抖动等。

据了解,宁德市医院脑瘫康复训练中心成立于2009年,是我市唯一一家国家级脑瘫儿童康复定点机构,开展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治疗、物理疗法、传统疗法、矫形器具、心理和行为干预等多项儿童康复项目。截至目前,脑瘫康复训练中心接收患儿600多人次,治愈患儿452人。“救助一名患儿等于挽救一个家庭”,训练中心的医生们将继续用爱与坚持托起“慢飞天使”们的康复之路。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ndxw/2020/0529/16394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