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扶贫动态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乡村振兴 向海而行

【牢记初心使命 争取更大光荣】乡村振兴 向海而行

宁德网消息(记者 陈映红)盛夏时节,徜徉霞浦县下浒镇石湖村,虽然海带收成季节已过,但石湖村里的十几家海带加工厂仍忙个不停,村民沉浸在海带丰收的喜悦之中。

石湖村是一个以海带养殖为主的渔村,海带养殖总面积达4500多亩,全村800多户村民都在养殖海带。依靠海带养殖,昔日小村实现了华丽蝶变,如今村民人均年收入达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20万元。

“今年海带卖得好,预计全村收入1.2亿元左右,日子越过越有奔头了。”石湖村党支部书记李齐强说,靠海吃海需做好海的文章,致力发展特色产业,小渔村也能念好“致富经”。

连日来,霞浦广大干部群众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的宗旨,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创更加美好的新未来,让闽东乡村振兴底气十足。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作为全省海域面积最大、海岸线最长、岛屿最多的沿海县份,海是霞浦最大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霞浦县立足自身得天独厚的区位、人文和自然优势,以海洋养殖和全域旅游两个“富民产业”为撬点,做大做强一根海带、一卷紫菜、一尾黄鱼、一间民宿等“十个一”特色产业,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在三沙镇,一座座民宿依山傍海、各具特色,日出日落的光影流转中,游客们举着手机四处“打卡”留念;在松港街道后岐村,烟火味十足的乡居生活让草木人茶宿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网红民宿”,每逢周末客房供不应求;在牙城镇梅花村,“榆村半舍”民宿于去年9月起正式营业,这个“新生儿”平均每月的营业额可达16万元……

“如今,霞浦的乡村不再是单一从事农业的地方,其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越来越受各方重视,而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旅游新业态,正大放异彩。”霞浦县文体和旅游局局长张剑说。截至今年5月,霞浦县各类乡村民宿达400家,房间数近6000间,其中精品民宿近50家,房间数近1000间;各类民宿年接待游客量达40多万人次,全县民宿年营业额近1.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近2万人。

乘着乡村旅游的东风,霞浦大力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发展滩涂摄影、休闲度假等旅游产业,“旅游+摄影”“旅游+景区”“旅游+文体”等模式在当地风生水起。同时,持续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助力乡村振兴驶上“快车道”。目前,霞浦三沙港区升格为国家一类口岸扩大开放,东冲路火车站至下浒段、三沙疏港路和水门、柏洋通乡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城乡“1小时交通圈”已具雏形。

出村有村道,下地有便道,赶集有乡道,进城有县道,条条大路串联起霞浦的“绿水青山”。自县城驱车10分钟,便能来到松山街道长沙村。漫步长沙村,街道干净整洁,房屋崭新美观,来此研习的学生手持画笔,在画板上描绘着美丽的田园风光。难以想象,曾经这里满目荒滩,是个无人问津的小村落。

近年来,长沙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充分挖掘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探索“文艺+文旅+文创”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我们实施以农民油画创作、民间工艺美术、农民书画创作等为核心的‘文化脱贫工程’,组织村民进行油画培训创作和销售,让越来越多村民‘放下锄头、拿起笔头、画出彩头、赚到票头’。”长沙村党支部书记俞云灿说,在“文化脱贫工程”的带动下,群众既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乡村发展充满勃勃生机。

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一个个村庄的美丽变化见证着霞浦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懈努力。今年以来,霞浦着力推动产业富农、生态兴农、文化惠农、金融助农,建立了4个市级以上规模水产良种场示范基地,完成三沙紫菜加工产业园片区用地摘牌;大力实施“8+1”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0.8万亩、低产低质茶园改造0.2万亩、水果新优品种新植和改造0.45万亩,1至5月预计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亿元左右;举办“全福游 有全福”“山海画境 行摄霞浦”2021年中国旅游日系列活动,实施三沙光影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配套设施项目,做强了海洋产业文章,做大了休闲农业文章,也做活了“旅游+”融合文章。

向海而行,踏潮放歌。未来,霞浦将抢抓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政策“窗口期”,大力实施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两个百亿”投资行动,持续壮大海洋养殖、全域旅游产业,推动霞浦由海洋资源大县向海洋经济强县转变,让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的铿锵步伐愈加坚定有力。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194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