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蕉城新闻 蕉城桃源村:乡贤建立基金会 公益反哺润桑梓

蕉城桃源村:乡贤建立基金会 公益反哺润桑梓

宁德网消息(记者 杨菲菲)日前,在蕉城区赤溪镇桃源村,用于扶持农业生产的34万元贷款分发到了部分村民手中。在当地“甘蔗大户”魏明团看来,多亏了村里的“尊老爱幼基金会”才有了这笔扶农贷款,这为村里不少农户解决了农业生产的燃眉之急。

一面资助贫困学子,一面关爱孤寡老人,一面扶持农民农业生产,在桃源村里,提起“尊老爱幼基金会”,村民们无不交口称赞。

桃源村位于赤溪镇西1.4公里,常住人口600余人,村里青壮年大都前往广州、上海等地经商、务工,留下的多是妇孺与老人。2006年2月14日,该村成立了“教育基金会”,后经丰富内容更名“尊老爱幼基金会”。至今,已走过十年光阴。

一个小村庄是如何办起基金会,还运作了长达十年之久?在这个基金会诞生的背后,牵引而出的是一个群体和一份情愫。

“城里的孩子大都能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可农村里还有许多家庭在为孩子的学费犯愁,如何能让助学阳光洒向农村?”十年前的一次回乡之行,让乡贤崔树凑看到了乡村教育困窘的现实,由此触动内心,想为老家做点什么。

“农村的发展迫切需要来自各方面的‘援手’,如资金、人才、技术等,但能改变农村现状的,唯有知识与教育。”利用春节返乡的契机,崔树凑同老家的乡贤们谈起办基金会的想法,得到了老乡们的热情呼应。

故土难离,乡愁牵引,老家的发展始终牵动着乡贤们的心。很快,成立基金会的相关工作开始紧锣密鼓地铺展开。

“可以通过有限经费衍生利息,把资金用于帮助农民农业生产。”

“在扶持贫困学生的同时咱也要鼓励教师。”

“制度不可或缺,基金会得有章程管理规范。”

一场“头脑风暴”让乡贤们的想法一拍即合,桃源村“尊老爱幼基金会”也应运而生。

作为公募基金会,若资金筹集渠道不畅,则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桃源村基金会成员们通过积极争取,拓宽资金筹资渠道。在基金会成立之初,乡贤们通过向上级部门争取、开展募捐活动等方式筹集资金。值得称道的是,一些村民家庭条件虽不甚宽裕,但对基金会这一公益事业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先后有近百人向基金会捐出了100元至1000元不等的资金。截止2015年底,基金会已初具实力,资金总量达到37万余元。

在基金会的帮扶下,桃源村里不少贫困学子不仅顺利完成学业,还取得优异成绩。回想2013年与村里大学生座谈的场景,桃源村党支部书记吴明雄不自觉地嘴角上扬。

“那年村里考上了12名大学生,2名硕士生,大家都很高兴,村里热闹地像炸开锅似的,还放起鞭炮庆祝。不少乡贤

也特地赶回来与大学生和村民们齐聚一堂,气氛十分融洽。”吴明雄言语中仍难掩激动。

作为基金会的成员之一,吴明雄对这个“草根公益组织”有着深厚的感情。“在这个纯公益的事业中,大家伙都不图啥回报。”吴明雄说,成员们只希望能借助完善的制度管好、用好基金会里的资金,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

得益于乡贤与乡亲们形成的合力,基金会公益的种子播撒在了桃源的村里乡间。十年来,基金会已先后扶持贫困生、奖励优秀学生89人次;向经济相对困难村民发放助农生产贷款累计398户次,总金额达2234000元。2013年以来,基金会还对村里年届古稀以上的老人进行春节慰问,连续四年来共慰问老人325人次,让老人们暮年感受关怀,为村里营造和谐之风。

在基金会的带动下,桃源村里还形成乡里乡亲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农户们相互教授种植作物的好方法,通过以强带弱,共同致富。一些曾接受资助的学生,在毕业后也以感恩的心态积极投身到这份公益事业中。

“助学助贫是件平凡的小事,就像桃源村边的小溪,静静流淌,十年来,没有激起大浪花,也没有多少波澜,但凝结的小水珠却解决了许多村民迫在眉睫的事,浇灌了农田,也滋润了心田。”桃源村的乡贤们表示,基金会的发展恰与时下精准扶贫思路合拍,希望它能承载更多的内容,更加丰满,真正助力家乡发展,也期待有更多的年轻人接棒,继续传承这份孝与爱,培养新时期的道德风尚。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jcxw/2016/0526/197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