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福鼎新闻 福鼎:“党建+”,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福鼎:“党建+”,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志凌 王东东 通讯员 蔡雪玲)6月17日,在福建盈浩工艺制品有限公司里,前来应聘暑期工的返乡学子络绎不绝。每年暑期,盈浩公司都会搭建这样的勤工俭学平台,优先录用贫困家庭子女。仅此一项,发放的暑期工劳务报酬就达300多万元。

盈浩公司是世界第一大圣诞球生产商,企业崛起的路上,党建的助推作用不可或缺。把企业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优秀骨干、把优秀人才和党员培养成企业中高层管理者,“三向”培养为企业积淀了大批忠诚、优秀的人才队伍。走在车间里,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处处可见,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尽显。发展壮大了,企业更是以“公司+党支部(基地)+农户”模式,在福鼎市区及前岐镇西宅、黄仁等村共设立11个手工艺品装配点,让贫困户、留守妇女、老人等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共享企业发展福利。

这样的产业型党支部,在福鼎还有很多,已成为当地扶贫开发路上的一个个强劲的助推器。

在推进扶贫开发中,福鼎始终将基层党建工作融入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切实把党的组织活力转化为推动扶贫开发的动力。从搭建服务平台入手,福鼎创新党建扶贫工作模式,探索建立“党建+”模式——

“党建+产业”,增强发展动力。福鼎注重发挥党支部在产业发展的政治引领作用,立足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市共建立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党支部112家,设置产业型党小组174个,实现产业发展到哪里,党支部就建到哪里。推行“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党群共富机制,引导村集体把土地、山林、海域等资源,通过转让、租赁、参股等形式转化为“红色股本”,依托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鼓励农民通过流转山林、土地等方式参与经营分红或务工增收。硖门乡柏洋村党支部依靠地利之势,实施工业强村富民,招商引进8家企业年创产值17亿元,带动1300多位村民就近转产就业,促进农民变工人、变商人、变股东。店下镇三佛村党支部依托恒润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加快土地流转建设恒润产业基地拓展区等5个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实现村财收入20万元,人均收入1.29万元。据悉,2015年,福鼎全市共流转土地5.1万亩,涉及农户近1.4万户,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500多万元,新增村财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5个,实现产业发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共赢。

“党建+能人”,增强发展引力。福鼎充分发挥农村党员能人在致富、帮富、带富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实施“红色细胞”工程,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创建党员示范棚、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开展“四定四帮”(定片、定人、定进、定责,帮群众反映诉求、帮群众解决困难、帮群众代办事项、帮群众致富增收)活动,组织2890名村干部、农村党员能人联系帮扶5897户困难群众,帮助贫困户找穷因、寻良方、挖穷根。此外,每年从该市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精准下派百名农业、科技、金融等技术人才到农村开展生产技术帮扶,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

“党建+项目”,增强发展助力。福鼎坚持把群众致富需求与党建项目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开展党员脱贫专项帮扶、自主创业信贷帮扶、就业全程帮扶、“双技”培训帮扶、无住房解困帮扶“五项帮扶计划”,实现困难群众困有所助。在实施农村妇女、人才创业贷款、农村党员创业贷款项目的基础上,组建大创联盟、电商联盟、青商会,设立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启动资金,扶持250多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办企业150多家;今年该市还全面推广“小额信贷促进会”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模式,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贷款难问题;实施“党内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每年对农村党员群众开展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培训3000多人次;将农村困难党员劳动力纳入“就业创业证”登记范围,定期在职业介绍一条街举办党员专场招聘会,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党建+”,福鼎还在进一步探索扩大着。此举有效激发了扶贫内生动力,实现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互利共赢。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fdxw/2016/0621/214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