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蕉城新闻 吴道锷/素颜文峰

吴道锷/素颜文峰

宁德网消息(吴道锷)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

用王岩的诗句来形容文峰,我觉得是贴切的。青灰砖瓦、粗粝土墙,不事雕琢的文峰远观或许并无特别之处,而当你走进文峰,品读文峰,你就会沉浸在这个中国传统村落流转千年的古韵之美中。

文峰,原名石堂黄厝。据《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到了1943年,石堂分为文峰与梅鹤两村。“ 石堂诗谶兆九曲,高吟绝唱谁能续。尖新文笔倒书天,渺视群山一瓯覆。”文峰村名,便是从古遗先生韩信同石堂八景诗中的“文峰卓笔”而来。

徜徉在前年古村的石阶小巷里,看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赏精美绝伦的泥塑画,你才会感受到不施粉黛的文峰,她内心的温婉细腻。

推开古民居斑驳的木门,在村民娓娓道来的诉说中,你自然慢慢就会体味到散落在文峰人言语间不经意的骄傲。

古朴的陈普祠静静地守在文峰村东北角,一代名儒陈普的塑像端坐其中,凝望着文笔山峰。作为朱熹之三传弟子,陈普是宋末元初闻名于世的理学家、教育家、天文学家。      

宋朝灭亡之后,陈普以宋遗民自居。元朝朝廷曾经多次聘他为福建教授,陈普都予以拒绝,回到乡里办学馆,传道授业。陈普先生不仅在家乡创办仁丰书院,还到建阳、莆田主持书院,培养了许多人才。陈普一生著作丰硕,仅仅在明万历年间重刊、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中的《石堂先生遗集》,就达22卷约30万字。现存的文物中除《石堂先生遗集》外还有《陈惧斋祠》及三座祖墓和仁丰书院旧址等。    嘉靖十四年,宁德县令叶稠为陈普修建祠堂,并塑像祀之。

清代爱国戍台名将黄礼鉁的故居里,一品武官服像、清朝皇帝赐封给黄家的四道圣旨留存至今,彰显着他当年的铁马荣光。黄礼鉁生于嘉庆戊辰年,清道光十二年,在乡试中考取了全省第25名武举人,后进京参加朝廷的兵部会试,获得福建全省第一,被封为福建水师千总。

黄礼鉁驻守闽台沿海重镇十几年间,积极进行军事防务,努力保护沿海群众的安全安定,多次受到皇帝的褒奖,后来在台湾彰化的平叛战役中,为国捐躯。

文峰人的骄傲是自然的,仅清朝两百多年,这个人口不足千人的村落,就出了2名进士、8名举人、182名秀才,“武魁”牌匾随处可见,更有“文武魁”父子登科,一时传为佳话。

文峰人珍惜先辈们留下的遗产,村内现仍有明清古建筑20余幢,元、明时期的奶娘宫,明、清时期的下马亭,陈普墓、陈普祠堂、清朝“进士第”、“将军府”、“绣楼”等。以及清朝圣旨、镀金仪杖牌、将军武官像等大量珍贵文物遗存。

“玉帝何年宴众仙,误遗双箸在人间。至今忘却收将去,插在南闽半壁天。”这说的便是文峰八景之一的“双箸擎天”。

还有“翠屏霁雪”、“石屋朝天”、“笑天狮子”、“蛟潭映月”……大自然的神奇造物留给文峰的是让人流连忘返的遐想。

2008年,在文峰村荣获宁德十大最美乡村之后不久,作为评委,我颇感意外受邀前往上海参加活动。原来,在沪上经商的众多文峰人得知家乡获此荣耀后,竟自发集资为此专门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即使远离故土、深处繁华,文峰人也一样时刻惦念着家乡。因而,看到文峰村的窗明几亮,古民居的保存完好,我对素颜之美源于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认识。

文峰之美,美在素颜,美在她深藏不露的内涵。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jcxw/2016/0907/283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