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太姥山下 姚世英/寿山古道

姚世英/寿山古道

宁德网(姚世英)屏南县寿山乡寿山村原名“观寿兜”,也有人叫“官树兜”,这有个典故:寿山村有棵树的精灵替亡人去外地做官,别人以为它死了想砍掉树,它赶紧弃官而归,树就活过来了。

寿山村历史上出了好几个进士,清代寿山有八大茶行。从屏南寿山到宁德洪口曾有一条著名的茶盐古道,听老人们说故事:屏南治县双溪,当时的官员想吃宁德官井洋的黄鱼,为了赶新鲜,每隔一段路程换一脚夫,以奔跑传递的方式将黄鱼送到县城。“茶盐古道”的说法是这样的:宋元时期,屏南与宁德有“茶盐互市”,山里人挑着优质高山茶与笋干之类山货,到宁德洪口换来海鲜与日常必须的盐巴,这条古道就被称为“茶盐古道”。人们说屏南棠口乡棠口村与寿山乡太保村交界处的百祥桥,就是“茶盐古道”的见证。我想屏南与宁德古道早就存在,屏南山岭遍布,没有公路之前,人们只能用脚步穿越山林,造路搭桥是难免的。现在古道犹存,驿站与茶盐交易早已湮灭,无迹可求。

来寿山我走了一趟古道。从观音庙往上,一条古木苍翠的沧桑青石路就是古道。到了峰岔亭,此亭实际上是个歇脚的路亭,因为阮英平曾带领闽东独立师在此与敌人交战,又称红军亭。从那里有一条山路通往前墘村。路上人迹罕至,路面松针与腐殖叶子铺了厚厚一层,走着路中间有一段崩塌,松木横卧挡道,不得不俯身爬行,我的兴致却很高,从中还找到了儿时的快乐回忆!特别是见到一种红色诱人的小圆果,到了春夏它们就成了黑色,味道变得酸甜可口。还有一种壳有毛刺的野果,当地人叫白猕猴桃,那甜美的果肉很多年未品尝了。汗流浃背,岩石小坐,看到对面一座披着蓝纱巾的山峰,当地人说是卧着的美女,我觉得像美人托腮沉思。这么望一阵登时神清气爽,足下生风。

狭小山道上行走,两边的山岭都是莽莽苍苍,偶尔见石头垒砌的路亭,在灌木之中露出头脸。先人曾徒步走出重重山岭,用双肩挑双脚走带回了海鲜与盐巴。屏南作家唐戈在《茶盐古道漫思》文中对这些担客挑夫,做过精彩的描述。仿佛真的能看见担夫迈着整齐一致的步伐,扁担搭在肩膀的同一边,以气息为节拍以脚步为伴奏,“嘿哟嘿哟”地唱和声在山道回响。木廊桥以及路亭,让行人与商人在此歇脚,多少故事与沧桑在古道中湮灭,可是先人的智慧与努力,刻在了那些木廊桥,留在了史志记载里。我想这就是茶盐古道存在的真正意义。

走着有时山路被野草遮没,分不清方向。走上十几米,用树枝拨开蔓草,又看见一级级古道浮出。下一段坡,我突然听到流水哗啦。有桥必有路,有流水必有人家。我意识到村庄快到了。果然,眼前突现一条宽阔马路,农田与成片野菊,山岗拉布的电线杆,把我从蛮荒时代拉回了文明世界。再走几步,一座形似公鸡的巨岩耸立眼前。前墘村到了,我看到老人在村前坐着,抽烟,一尾尾鲤鱼嬉戏水底。旧村改造、公路修建、风景旅游开发,预示着一个美丽新农村即将诞生。前墘作为茶盐古道的重要站点,古时一定遍布客栈,人潮拥挤,当年很多商旅,肯定如我站在夕阳下仰望公鸡岩,心生浮想。

茶盐古道是一段历史的深刻记忆,它是山与海的交流,曾给寿山带来繁荣的茶叶贸易和古老文化。寿山有位苏前辈说:“茶盐古道走的就是一种乡愁,走的是历史,走的时候以前的山区人们那种艰辛,那种奋斗,都在这条古道上体现了。”我重走茶盐古道,不仅领略优美风光追索寿山历史,还感受到了乡民改变家乡的强烈心愿。透过莽莽苍苍,我仿佛看到寿山人依旧沿着茶盐古道奋勇前行。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tlsx/2016/1106/329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