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蕉城新闻 畲族武术:民族瑰宝 畲韵流长

畲族武术:民族瑰宝 畲韵流长

8

金涵畲族武术爱好者在互相切磋

宁德网消息(郑雨桐 黄銮婷 文/图)畲族武术历史悠久。据传,自春秋战国时期,畲族就习练武术,世代相传。畲族武术有拳术、棍术、点穴、气功等,重在强身健体、防身护身。如今,畲族武术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又能觅得什么样的出路?

历史悠久 特色鲜明

为了探访畲族武术的奥秘,我们走进蕉城区金涵畲族乡畲族宫,遇见了雷勇昌、雷官永、钟赛森三人。只见他们正在互相切磋武艺,一招一式,刚猛有力,伴随着呐喊声,光气势就令人感到震撼。

根据蕉城区钟、雷两姓家谱记载,金涵畲族武术在当地传衍至今已有一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主要为“半龙虎桩拳”,民间俗称“下申厝拳头”。《钟式族谱》有载,下申厝钟氏祖先钟朝五出生于清道光十年(1830年),自幼习武且天分颇高,于畲家拳术与齐眉棍皆有领悟,武艺高强。

下申厝畲族武术以拳术和棍术为主。下申厝拳术在少林拳基础上,又融合了“内文拳”的精髓,多以龙拳、虎拳为主。棍术主要为齐眉棍。下申厝拳术和齐眉棍术是竞技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据悉,其最早形成于劳动中,依托砍柴、劈刀等动作而成型。一些招式仍保留了这些色彩,如“拔田草”“猫洗脸”等。

“我从小就耳濡目染,很早就开始跟随家中长辈学习畲族武术。”钟赛森今年48岁,是金涵畲族乡下申厝村人。他告诉我们,过去,他们村农忙时边自己练武边务农。一到农闲时候,也就是每年的8-10月左右,下申厝村就封闭起来,把村中的适龄青少年召集在一起,传授拳法。

勤心习技 延承传统

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这种习武之风渐渐消退。畲族武术也渐渐没落。由于畲族武术传男不传女,加之那时人们将武术视为珍宝,除自家亲戚,不愿外传,许多招式都已失传。而且畲族没有自己的文字,大都是言传身教,因而也几乎没有拳谱流传下来。畲族人只能根据记忆进行传承。若是某一支后继无人,这一支的一些招式就再也找不回了。

“我们畲族武术招式有108式,现在也就剩三分之二左右了。”雷勇昌说道,尽管他们一直努力,可也难以将这些招式一一找回。

为了传承畲族武术,2010年左右,雷勇昌等人在有关部门和热心人士的支持下,成立了蕉城区武术协会金涵畲族武术分会。

金涵畲族武术分会刚成立的时候,由于缺乏经费、没有场地,他们还自己筹集资金,用于维持协会运营。甚至一些器械,也是查阅了有关资料,再根据老辈的描述,自己动手制作的。

“武术分会现有固定成员十多名,每天晚上有空闲的时候,我们都会进行练习,同时也吸纳有兴趣的人一起进行学习。”武术分会会长雷勇昌告诉我们,许多老一辈的人对畲族武术都有自己的情怀,因而也很乐意一起练习,一同传承畲族武术。

随着人们的重视,畲族武术如今也开始慢慢发扬。2013年1月,畲族武术(蕉城畲族下申厝拳术和棍术)更是被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呼唤传承 亟待保护

然而,畲族武术的传承,仍面临着不小的困难。

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资金和场所等硬件问题外,人才是最关键的因素。

“现在招式已经全部公开了,可是却找不到学的人了。”雷勇昌告诉我们,学习武术是一件很苦的事,光扎马步一关就让很多人望而却步。那时候,为了练马步,他们通常都是在一口缸里插上香,放置在身体下方。一蹲就是将近1个时辰,腿上时常被烫起水泡。

所以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习畲族武术。协会也才3、4个年轻人,其余的都是他们这一辈的。甚至他自己的孩子也不愿学习武术,而是学习街舞。

“我自小练习武术。可后来,因为生活的压力,便开始学习木工。”雷官永认为,如今的生活压力也一定程度上让他们无法专心传承和弘扬武术。过去,虽然生活辛苦,但在山上种点粮食、蔬菜,养些鸡、鸭,也能生存。可如今社会不一样,生活压力更大,也为畲族武术的传承带来了困难。

由于学的人少,他们只能将畲族武术形成文字和视频,希望能为后辈留下一些资料,不要让畲族武术后继无人。

“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建设一个畲族武馆,营造起习武的风气和氛围,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学习。”雷勇昌告诉我们,畲族武术是祖先留下的瑰宝,极具民族特色,如果丢失了太可惜。他们希望有更多人士关注畲族武术,帮助他们一起将民族瑰宝发扬光大。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jcxw/2017/0209/403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