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官方网站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印象宁德 苏云/白云山下

苏云/白云山下

p1

白云山九龙洞 郭建平 摄

宁德网消息 (苏云)

身在闽东,白云山其实离我并不远。也许是来自山里的缘故,从小见惯了峰峦沟谷、草木虫鱼,因此一直疏淡了这近在咫尺的白云山。

直到不久前,一位远方的朋友,向我打探闽东风景。我的介绍在这一景区却卡了壳。难怪朋友怪我“如此陌生自家门前风景,我真怀疑你是不是个地道的闽东人!”

这话顿时击中了我那颗懒散的心。于是,有了这趟果决前往采风的迟来之旅。

——题记

白云山其实不仅仅只是一座山。今天,白云山主峰连同九龙洞、金钟山、龙亭峡谷和黄兰峡谷四个景区,以及周边的众多魅力乡村共同串成宁德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园区。

从宁武高速白云山互通下来,沿景区大道往北走上七八分钟,就到了溪塔村。溪塔作为刺葡萄原产地,种植历史悠久,但在 “以粮为纲”的年代,这里的葡萄一直名不见经传。改革开放以来,山民们抓住刺葡萄易栽易培的特性,在溪边大量种植,沿河面搭架拉线成网,供葡萄藤自由伸展,这一来不仅节约了耕地,还造就了一条长达5公里的葡萄沟。近年来,随着规模的壮大与影响力的提升,这里俨然成为继新疆吐鲁番、河北昌黎之外的“中国第三大葡萄沟”。

溪塔这个畲族村,是闽东蓝姓畲族的主要发源地,被称为“溪塔蓝”。村里畲民们种植的刺葡萄酸度低、风味甜、香气重、品质优,备受消费者青睐。要是早来一两周,村里人来车往,溪畔商客云集。当然,若说最热闹,那要数传统节日“三月三”了,每到这时,村里乌饭飘香,畲歌盘答,金舞银饰,蔚为奇观。我不是个爱凑热闹的人。人多了过于拥挤,人少了又显得冷清,所以现在这种状况其实正好。你看那沟上绿荫蔽日,沟下流水潺潺,持一串新摘的葡萄,边吃边走,边走边看,漫步溪畔,随意停歇,清风徐来,堪称畅快。

我错过的,原来还有一个别有洞天——飞天井。其实,它被人类错过了何止成千上万年。若不是上世纪末修建水库,使得这段蟾溪“水落石出”,它今天依然深深地埋在水底。作为九龙洞景区的核心景观,如果没有飞天井,这条溪谷不知会黯然失色多少!

与大多数景点只适合远观、不宜近看不同,飞天井恰恰相反。你看那进洞的路,就在河滩上的一片乱石堆下,穿行其间,仿佛困在石中央,前后左右,头顶脚踏,到处都是石头,眼见明明无路可去,可只要你转个身,或者弯个腰,于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里的石头,个个圆润自然,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平坦的石床、光滑的石椅,还有那圆润如盘的石澡盆——透过平静的水面,盆底的鹅卵石清晰可见。洞里光线正好,不亮也不黑,阳光从头顶上的石缝中散落进来,不多也不少,这时明时暗的光景加上那时有时无的水声,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经过一连串的弯腰、侧身、低头甚至爬行后,眼前豁然开朗——飞天井到了。这“井”字恰到好处,在洞底抬头仰望,天空只是一个巴掌大的蓝片,四周是几十米高的崖壁,笔直光滑,一条细长的瀑布,从崖壁的一侧落下,飞珠碎玉。洞底一半是水,一半是裸露的岩石,水中两潭相连,潭水清澈见底。据说,这里就是九龙升天之处。而今飞龙已去,只剩下我们这群“井底之蛙”。我们虽不会飞,但借助盘旋而上的栈道,最后还是能轻易爬出了飞天井。

一路美食好景,误了不少时辰。暮色时分,渐近白云山主峰。白云山峰,是闽东的高峰之一,除了因景色秀丽多姿闻名外,这里还是闽东道教的发祥地,传说缪仙翁就在此得道升天。山中道教古迹不少,如缪仙宫内的“祈雨井”,就是宋末元初所建。据史料记载,缪仙翁俗名从龙,字云叟,福安西浦(今寿宁西浦)人,宋绍兴三十年进士,因不忍朝政腐败,遂弃官云游天下,后于白云山修炼成仙,其道徒遍及闽东各地,是为闽东道教开基之祖。

奈何天色已晚,原想登顶的我们只好改宿山脚的农庄。庄主是个爱茶之人,从庄园的名字“南方佳木”就可猜出一二了。站在园中的最高点——陆羽祠边的岩石上,整个庄园尽收眼底。近处,大大小小的十几个山包上都种满了茶树,它们一畦畦环绕成圆,把一个个山包围成了绿色的“发髻”。茶园之间,有个不大不小的池塘、零零散散的树木以及披着黑瓦的小木屋。这些孤立的小屋就是晚上的下榻之处。茶园之外,是绵延的群山,而那最远处,白云缭绕之中就是所谓的白云山了。

用过饭,喝过园主精心炒就的岩茶,我们各自钻进了自己的小木屋。由于天气有变,登临白云山之巅已成奢望,随之而去的还有那奔腾的云海、七彩的佛光和那一天只开一刻的午时莲……这不能不说个极大的遗憾,不过,也因有了这遗憾,从此便留了份念想——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山里的夜,很空、很静,一场雨,打在屋顶的瓦片上,滴滴嗒嗒到天明。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16thfjsyh/sda/yxnd/2017/0608/5331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