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专题2017专题管理关爱生命 关注特种设备安全特检故事  “特检”好儿郎

 “特检”好儿郎

程沛森

宁德特检分院,门小楼小院子小,却承担着全市特种设备检验的繁重任务。

院长陈永光天生一副大胡子,却放着“美髯公”不当,天天拿把剃须刀切削面皮,把一对腮帮弄得像两块即将返青的麦田。

特种设备,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专用机动车辆。

陈永光强调:特检人的使命就是让特种设备特别安全!

特检人,一水儿大学生,一拨儿拚命好儿郎。

 “假报告”不敌真检测

 事故举隅:2001年,上海沪东造船厂龙门起重机倒塌,36人遇难;2007年,辽宁铁岭清河钢厂因吊运设备不合规范,钢水包整体脱落,32名工人化为青烟……

宁德某大型国企500吨固定式起重机承担着厂内大型设备的卸船吊装任务。这台起重机高60米,亚洲无出其右。特检分院黄友洪、魏伟、刘毅与省院同志为这台设备编制了周密的检验方案。通过无损检测,他们惊异地发现,吊塔的焊缝质量大面积不合格!

制造商是上海某知名大企业,牛得很,不相信自己的产品会出问题,再说焊缝已由天津某公司作过检验,完全合格。但牛归牛,上海老总还是几次三番来到闽东,并很快作出了自己的判断:是天津某公司出具了虚假报告,宁德特检分院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

于是制造方决定:所有的焊缝100%返工,然后100%自查探伤!全面返工历时三个月。这种及时的补救显示了上海老大哥见贤思齐、从善如流的襟怀。

宁德某造船厂300吨门式起重机至今保持福建造船业之“最”:额定起重量最大、横梁垮度最大、整机自重最大。这是由江苏某厂家设计,并在船厂现场制造、安装和调试的。由于两根主梁的垮度长达130米,须分22段分别焊接,然后再整体合龙,制造难度很大,工艺要求极高。特检员王祖生、连立群等有幸参加了检验工作。他们先是发现原设计引用的标准与现行国标不符,这就让江苏厂家出了一身冷汗。他们又发现,制造商自检中的“工艺评定”没有全覆盖,存在明显疏漏,这让厂家又出了一身冷汗。

接下来的检验检测是旷日持久的。在几个月里,特检人采用无损探伤严密注视焊接全过程。他们走向一节节高大的钢制箱体,攀上爬下钻进钻出,一厘米一厘米地查验焊缝,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于是又发现了许多问题,他们告诉制造商:哪儿是裂纹,哪儿是夹沙,哪儿未焊透,哪儿有气孔……江苏朋友满面赧色,嗫嚅不能言,吓出了第三身冷汗。

认真返工成了确保质量的唯一选择。

福鼎市以白琳镇为中心,玄武岩开采和加工遍地开花,四五百台土制起重设备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但石材厂的业主多为农民,工作难做。为了安全,特检分院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在市质检部门和乡镇配合下,他们通过普查梳理出了几十个安全隐患。如何让这些习惯了粗放经营的业主接受整改,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呢?“秀才”们别无良策,只有反反复复登门造访,苦口婆心做工作,特检员王祖生、陈新、张方营长住白琳镇,顶着烈日冒着弥漫的粉尘,天天穿梭于石板材加工厂:

“老板在吗?”

“老板不在!”——其实回话的就是老板。

“这台起重机操作手柄使用380伏电压,很危险,须改造!”

他歪着头瞪你一眼,就敝开“小门”对着电线杆哗哗“放水”去了。

安全整改当然要添置新设备、更新零配件,其实花不了几个钱,但业主心存侥幸就是不配合。这项苦差事进行了4个月。不要问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受了多少委曲,特检人的辛劳,自有明月和山风知道。4个月后,福鼎市石材业土制起重机械的整治工作终于在跌跌撞撞中胜利完成。同样的好戏,之后又在屏南县热热闹闹重演了一遍。

拓荒虽然艰难,收获总是甜蜜。当业主们完成整治并验收合格,双手捧回了特检分院签发的“特种设备注册登记证”,变非法使用为合法使用,变不安全为安全时,那几百张绽开的笑脸就是向特检人颁发给的奖状。

钻炉膛的工程师

事故举隅:1993年,宁波北仑港发电厂一号机组炉膛爆炸,死23人,伤24人;2007年,上海某油气加注站违规操作,储气罐爆炸,死伤40多人……

检管室主任魏翔学的是化工机械,工程师职称,拥有三个专业的检验师资格。他说自己个子小,在长期的锅炉和压力容器检验中沾了不少“便宜”:别人钻不进的容器,他可以,全市30多个液化气充装站所有的储气罐,他都钻过。

储气罐检测的难点其实不在入口的大小,而在罐内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这就必须先作置换、再行冲洗,待可燃气含量与氧气含量均达标后,人员方可进入。尽管这样,罐内令人窒息的气味仍然薰得人发晕。那就得像非典时期那样,用一套厚厚的防护服、防护面罩把自己严严实实裹起来。那感觉与火鸡进烤箱没两样!

前年,魏翔与其他检验师一道在宁德弘生燃气公司100立方米储气罐的检验中发现内外壁均有长12厘米,深2毫米的裂纹,这样大的裂纹是极其危险的,省内至今未见类似报告,一旦爆炸,它的威力相当于几百吨TNT炸药,不但旁边的精神病院与河对岸的茶厂、罐头厂将夷为平地,就是数公里外的金涵乡也会房倒屋塌,死伤无数。魏翔说:如果再把介质的二次爆炸考虑在内,其破坏力将超过一千吨炸药!

幸好发现得早,经细细打磨,消除裂纹,很快化险为夷。

魔鬼和天使都隐藏在一个个细节里。

蕉城区百姓是值得敲锣打鼓游行庆祝的,因为这天大家在懵懂中与一次群死群伤的灾难擦肩而过了,在不自觉中接受了这个小个子工程师的一次宏大赐予。

特检员张茂盛,四方脸,“四只眼”,体态较胖,不善言辞。我采访他正是周末,但检验一室两间办公室都开着:张茂盛在等我,另一个年轻人在电脑上打检验报告。张工解释,“加班是常态,不加班倒不正常了。”

我跟随张茂盛工程师前往某塑料包装厂,对一台4吨锅炉作年检。

他右手抓个大布袋,里面装着防护服和强光电筒,左手提着检验箱和我上了车。一到工厂他直奔锅炉,从布袋里取出连体工作服把自己从头到脚包了起来,还未等我反应过来已拿着电筒和手锤登上扶梯进了“大锅”。我也攀上扶梯,发现张茂盛钻的锅口呈椭圆形,最宽处不过40厘米。锅里漆黑一片,我把照相机从锅口伸入用闪光灯拍了几张,才知里面横卧着一排排钢管,钢管距锅的上壁不到50厘米,所以张茂盛是躺在钢管上工作的。他用电筒照着亮,边爬行边敲敲打打。20分钟后他钻了出来,又逐一检查了锅体外各部件的手柄和手轮可否操作,又检查了电源、电压、电流,确认一切正常后才下了地。

我以为这就结束了,可他说,刚才钻的是“锅”,现在还要钻“炉”,说着借助塑料方凳他就从一个齐胸高、35厘米见方的小洞钻进去了。先伸进去的是手和随带的工具,继而是头、肩和上半身,腰和臀的进入他采取的是尺蠖的拱行动作。看得出钻这个“人孔”他还是有困难的。炉膛虽经清理,却还有一层炉灰。仍旧借助照相机我才看到,张工是蹲着工作的。想到炉膛里厚厚的炉灰,想到他的每一次移动都会激起一片粉尘,并且还得一次次吸进肺叶和气管里,我就感到了呼吸的窘迫和急促。我反复提醒自己,这个天天钻炉膛的张茂是毕业多年的大学生,是白领!

这边40岁的工程师在漆黑的锅炉灰里,像尺蠖一样艰难爬行,“为人民”挥汗如雨。

那边有人在公款吃喝的酒桌上比职位比待遇比阔绰胡吹乱侃,“为人民”挥金如土。

一样的旗帜,而清自清、浊自浊,高低尊鄙立见。

从他们身上,我读到了两个字:坚守!“特检人”用自己的坚守,检测着企业的良心,维护着你我他的生命,播撒着另一种慈善。

越是艰险越向前

事故举隅:九江市某液化气储气站因为直接向罐外排放残液,致使罐周液化气下沉潴留引起火灾,张茂盛工程师的三个熟人参与检测都被烧死了。

2007年7月3日22点,一辆装有12吨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在福鼎市贯岭段意外翻车,滚下了27米深的山谷,随时可能爆炸。须知,一个15公斤装的家用液化气小钢瓶的爆炸当量为1吨炸药,12吨液化气又等于几吨炸药?

福鼎市乃至全闽东都面临着灾难!各级官员都面临着考验!

当地质监、公安、安监、交警和党政领导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谁都不熟悉槽罐车结构,没有人敢靠近,更别说钻入车底查验罐体了——而爆炸也许就在下一秒钟到来。

怎么办?怎么办?

一声令下:“把特检分院调上来!”

特检员张肖华、张友健从睡梦中被叫起,与市质监局相关同志一起风驰电掣赶往事发地,他们一路高喊着“抢险的!抢险的!”封闭的高速路和国道对他们全线开放。100多公里宽阔路面上只有他们一部小车像流星滑过天际一样,在夜空中飞翔。

一到现场,特检人就开始了“望闻问切”。“望”,只见槽车趴在深沟的底部,形态尚完好,车头却已与槽车分离严重变型。“闻”,空气中没有明显的液化气气味,可见罐体没有破裂,液化气尚未泄漏。“问”,他们急切想知道槽车是否超载,这与制定抢险方案密切相关,但变形的车头里搜不到片纸只字,车老板也找不到,别人更一问三不知。“切”,张肖华、张友健小心翼翼地查看着槽车四周,并发现了一个明显凹陷,他们判断:凹陷尚不影响罐体安全;继而他们上车顶,钻车底,检查了安全阀、压力表、温度计、紧急切断阀、液位计和人孔等。谢天谢地:所有的安全附件完好无损。

福鼎市分管安全的副市长一直盯着他们问:“会不会爆炸?会不会爆炸?”他们一声不吭,直到做完全部检查,从槽车底下钻出时,才郑重回答:“不会爆炸!”

副市长嘘了一口气。

下一步是如何排险。特检员说:槽车未超载,可以直接吊上公路实施转移;如果超载了,则须调用专门设备先作“倒灌”处理。据此,临时指挥部决定做两手准备:一,调集三台大型起重机准备整体吊运;二,请求省特检院专家和设备支援。

下半夜,三台大型起重机调到;省里的专家带着专用设备也争分夺秒赶来了。

凌晨时分,槽车的老板终于气喘吁吁出现,他赌咒发誓:“绝对没有超载!”

于是马上实施第一方案:两台50吨大吊车把毛重40吨装满液化石油气的槽罐车缓缓吊上路面,并迅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警报解除了,副市长握住张肖华和张友健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谢谢你们!谢谢你们精湛的工作!”

可是我还应告诉读者:8小时前张肖华是这样与妻子告别的:“今天去,有可能回不来!”

同样也是抢险救灾——

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强震,周边城市许多重要设施损毁。为尽快恢复城市秩序,北京急令:调各地特检精兵,对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阿坝、雅安六市(州)的电梯状况进行评估。

毕业于西安冶院,已有23年工龄的张伦文工程师5月24日飞抵成都,与来自全国的特检员组成了20支队伍。任务很明确:需评估的电梯共20918台。福建与广东的同志编在一队,12人分6组,任务1820台,期限是6天!

按惯例,检查一台电梯需2小时。然而12个人废寝忘食,从早8点干到晚8点,头一天也只检查了45台。国家质监总局当即决定采用特殊办法,改检查为排查,这才大大加快了工作进度。张伦文自带帐篷、食品、药品,自带检测仪器和技术文件,转战于成都、德阳、绵阳三市。他目睹了城市、乡村的遍地废墟,亲见了电梯种种难以想象的损毁和故障。经过汉旺镇时,因为防疫的缘故他们被禁止下车。张伦文知道,那是大型国企“东汽”的家,死了很多人,第一流的汽轮机专家也被埋在废墟下了。四川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他只能更加拚命工作,把悲伤深埋心底。

他也亲历了几次大余震,分别是6.4级,5.4级,5.7级。大地震颤,大楼摇晃,到处都有水泥块坠地的可怕声响。这个时候能与四川人民在一起,张伦文很骄傲。

这是炼狱般的,真正忘我的日日夜夜,张伦文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完成了全部任务,并以安全的名义,对64台损毁电梯下达了“死亡判决书”。

在四川灾区,张伦文捐了款,离开时,又把帐篷、食品和药品都捐给了坚强的汶川……

采访结束了。我和宁德特检分院陈永光院长咀嚼着“特检”人十年来难以计数的平凡与传奇,嗟叹不已感慨万端。陈永光双颊铁青,结语也斩钉截铁:“再难也要扛,再险也要上,愿社会安全,群众安康!”

华灯初上的夜色里,回望静静的特检分院,一个声音在强烈地撞击着我:

这些不惜自己健康和安全,履行国家使命的特检好儿郎,也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2017/0719/535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