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评论 【人民网】福建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全国典范

【人民网】福建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成全国典范

 

30年前,赤溪村村民住的茅草房,生活异常贫困。资料图。谢曦翻拍。

宁德网

人民网消息 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身体力行,矢志探索,总结提炼了丰富的扶贫工作经验,提出了关于贫困地区如何脱贫致富的科学思路。按照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扶贫思路和举措,宁德市始终盯住精准脱贫这个目标,着眼于传承与创新,努力探索具有宁德特色的扶贫开发新路子。12月7日在宁德召开的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指出,“宁德模式”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成功实践,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典范。

精准扶贫的“宁德模式”,率先在宁德福鼎赤溪畲族村开启。

就在今年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民委一份简报上批示:“30年来,在党的扶贫政策支持下,宁德福鼎赤溪畲族村干部群众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把一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建成‘小康村’。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要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因地制宜,精准发力,确保如期啃下少数民族脱贫这块‘硬骨头’,确保各族群众如期实现全面小康。”

经历三十年扶贫开发历程,赤溪畲族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据统计,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84年的不足200元增加到2014年的近12000元,村财收入从原来的负债10多万元变为2014年收入25万元。

变化的不仅仅是赤溪。历经久久为功、滴水穿石,宁德一代代领导人接过接力棒,将曾经堪称全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黄金海岸线上“断裂带”的宁德市的贫困人口减少了60余万,贫困面从30%下降到4.2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连续5年位居福建全省前列。

赤溪之变、宁德之变,是福建乃至全国扶贫开发事业的缩影。

 

关于宁德扶贫热词搜索有13多万条(截图)

精准脱贫扶贫要“输血”更要“造血”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宁德扶贫搬迁的起步,福建省率先在全国实施造福工程扶贫搬迁,茅草为顶、泥土为地的茅草房变成了砖瓦房,长年“海上漂”的连家船民上岸安居乐业,帮助群众彻底“挪穷窝”、“改穷貌”。

宁德福鼎,在全国率先开启扶贫开发、摆脱贫困征程的县市。“福鼎坚持思想扶贫是前提、产业扶贫是核心、政策扶贫是重点、社会扶贫是保障、党建扶贫是关键。”福鼎市委书记刘振辉说。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人才扶贫是农村扶贫的第一抓手。”古田县委书记谢再春说,截至2014年底,古田县已分2批引进17名博士、优秀企业家、专业技术人才,分派到17个试点村,帮扶产业项目49个、总投资2.9亿元,去年这17个试点村农民人均收入增幅超过20%,有力推动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加快发展、跨越发展。

宁德市委书记廖小军说,多年来,宁德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务实推进扶贫开发,总结出了“五坚持五结合”的科学扶贫精准扶贫路子。即坚持“丰满羽翼”,做到与产业发展、县域经济相结合,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支柱产业、草根工业;坚持“久久为功”,做到扶贫开发与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相结合;坚持“四下基层”,做到扶贫开发与排忧解难、扶志扶智相结合;坚持“关注难点”,做到扶贫开发与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相结合;坚持“核心力量”,做到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队伍建设相结合。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实施的“山海协作、联动发展”战略,构建起福建省级部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沟通交流的桥梁,把“山”这边的资源、劳动力、生态等优势与“海”那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本世纪初开始,福建省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探索“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新机制。2004年以来,从省、市、县三级选派1.6万名优秀年轻干部到9150个贫困村和村级组织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

扶贫攻坚,变化触目可及,经验尤为宝贵。

 

如今的赤溪村。磻溪镇镇政府供图

扶贫攻坚最后阶段:突破薄弱环节

当前,福建省紧锣密鼓,积极行动,加紧布局,主动作为。下一步,精准扶贫、科学扶贫,除了要“搬”、要“扶”,扶贫攻坚已经到了最难的时期。为攻下最难啃的硬骨头,用现代工业思维抓农业,将农业发展按照工业模式运作的模式没有变。

12月10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主持召开常委会议,学习贯彻东部地区扶贫工作座谈会精神。会议强调,扶贫要围绕“精准”两个字,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一批,造福工程、生态补偿、发展教育和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把扶贫开发工作与“三农”工作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改善农村交通、建设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以及电商等普惠措施,促进农民增收,以“三农”工作的成效为扶贫开发工作创造条件。

明确扶贫目标任务后,为督促扶贫工作落实,防止“假脱贫”、“被脱贫”,会议还要求福建各界党委、政府机构更要落实责任,在有扶贫任务的地方,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建立完善考核激励问责机制。

专家点评:

强调福建扶贫开发探索与创新的价值,福建精准扶贫重在抓“魂”去“穷根”。总结宁德扶贫开发实践经验,在众多专家看来,扶志和扶智是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

福建农林大学博导、国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朱朝枝认为,福建30多年的扶贫工作探索,对全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福建扶贫不仅仅局限于本地,挂钩西北扶贫的同时,还在“一带一路”中走出去,为其他国家做贡献,这点是难能可贵的。

“贫困也是一个文化模式,要让民众通过参与方式避免成为边缘群体。”朱朝枝表示,有些地方去争取“贫困”的帽子,甚至为了获得补助而庆贺,这种靠输血而不自己造血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摆脱贫困最根本的方式是解决人的思想问题。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57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