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典型示范 村企合作共筑脱贫致富路

村企合作共筑脱贫致富路

【背景】

英山乡凤洋村是省级扶贫开发重点村,全村下辖2个自然村,共155户587人,其中党员2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5户25人,村民主要收入以太子参、黄精等道地中药材种植为主。近年来,英山乡立足乡情,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合作、以药兴村、稳定脱贫”的思路,以凤洋村为试点示范,遵循适应性、可持续性、可复制性的原则,依托引进的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行“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合作共建模式,逐步搭建起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村财增量、村貌增靓。

【做法】

1、党建引领、瞄准方向。英山乡党委、政府立足“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乡情实际,经充分调查研究,选定立地条件相对较好、药材种植产业特色明显、基础较厚实的凤洋村为试点,瞄准农业龙头企业———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中药材产业发展上的优势。村党支部结合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把激发“内力”与借助“外力”相结合,动员农户广泛参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盘活土地资源,企业和合作社充分发挥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以村党支部为主体,以产业为依托,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为平台,以打造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产业扶贫体系为目标的“村企合作共赢”发展格局。

2、建立基地、培育产业。“党建引领”助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土地集约经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村民自愿将3000亩山地、耕地以租赁、入股等形式流转给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优质太子参生产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力争到2018年基地面积达到5000亩以上,成为全国太子参示范基地、现代药材生产基地和农业龙头示范企业。为提高村民组织化程度,村党支部牵头成立凤来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96户村民参加。公司与合作社分别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按照“六有”标准建设党员活动场所,双方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社员负责耕作和管理,发展太子参、林下经济等中药材种植,着力将凤洋村打造成为中药材种植专业村。

3、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公司在太子参基地内规划建立产业扶贫园,吸纳凤洋村建档立卡扶贫户5户25人,英山村、半岭村、田头洋村的建档立卡扶贫户20户78人承包种植,公司免费提供技术、种苗、质控,按市场价格回收产品,扣除提供的种苗与肥料等成本后,结余部分65%归承包种植户,35%作为“计提预留损失”集中公司、单独做账、以丰补歉。合作社发展的林下经济金线莲种植项目20亩交给2户扶贫户管理,签订用工协议,每月工资1000元。基地还吸纳村民就近就业,增加务工收入,吸纳1/3的村民务工,村民日均工资达130元,户均年增收约1.5万元。公司每年安排建档立卡扶贫户到县中医院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在该院治疗的医疗费扣除新农合报销后的自费部分按100%给予补助。目前已有凤洋、英山、半岭、田头洋村建档立卡扶贫户45户67人到县中医院免费体检,建立健康档案,该做法正在逐步向全乡推广。

4、强村富民、互促共赢。村企合作以来,村里将1100亩集体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租金15元、每年递增1元,年增村财近2万元。村党支部牵头筹集4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企业筹建太子参加工厂经营分红,村财收入从2014年的4万元增加到目前的15万元,成为全乡首个村财收入突破10万元的村,解决了村财收入长期停滞、没有活水源头、向上等靠要等问题。按照“居住有楼房、务工有岗位、出门是花园、看病不要钱”的目标,乡村企三方共同谋划推进和完善凤洋村水电、道路、农村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支持改善农村文化、卫生、体育、养老等公共服务配套,使农村经济和社会建设同步发展。推进旧房改造、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实施美化绿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当前已完成幸福院、村中心广场、村口标志性石碑、防洪堤、高杆路灯等建设,并推动改水改厕、铺设排污管道、厅堂绿化、房屋立面粉刷等工程,提升村庄“新、绿、亮、洁、美”水平。

5、辐射带动、抱团发展。村企合作产业扶贫在凤洋村成功实践后,迅速辐射半岭、田头洋等周边片区8个村,但同时也出现片区产业规划零散、村际问题协调困难、发展各自为战等问题。乡党委深入调研、集思广益,提出设立片区党总支、实行组团式发展的设想,即按照地缘相邻、产业相似的原则,将凤洋、半岭、田头洋3个村党支部和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凤来农业专业合作社2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划片设立片区党总支,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英山村和田头洋村流转1000多亩山地用于规模经营,实现2个村22户精准扶贫户获得土地入股分红和务工收入,每年累计可为农户提供2000个工作日的就业机会,创造劳务收入近30万元。下东坪自然村建立良种示范基地200亩,引导熊状、官安、上宅村建档立卡扶贫户19户80人承包种植,公司通过实行绝产保护、增产奖励和最低保护价收购制度,保障承包户收益,预计年人均可增收1000-2000元。随着辐射的不断深入,乡党委谋划将其他11个行政村划片设立官安、英山两个片区党总支,打破行政村界限,找到党建服务经济的切入点,为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点评】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要使贫困村彻底摆脱贫困,脱胎换骨展新颜,必须要搭建一个长效机制,整合利用好土地、资金、技术、人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借力龙头企业的动力作用,发挥好合作社的组织和服务作用,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积极性。英山乡党委按照“党建引领、村企合作、以药兴村、稳定脱贫”的思路,引进柘参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推进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推动形成“支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凤洋模式”,促使精准扶贫走“造血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587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