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宁德新闻 “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上)

“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专题研讨会发言摘登(上)

 

编者按

8月29日,市委、市政府举办了“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专题研讨会,来自省委政研室、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发改委、经信委、旅发委、海洋与渔业厅、水利厅、交通运输厅、住建厅等省直单位,省委党校、华南理工大学、中交公路设计院、省规划设计院、宁德师院等省内外院校的21位领导、专家出席会议并作精彩发言。闽东日报即日起,选取部分发言材料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在“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 吴南翔

“开发三都澳”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总结的闽东人民“三大梦想”之一,是宁德各级政府的奋斗目标,也是省海洋与渔业厅的职责所在。借此机会,谈几点建议:

一是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海洋是宁德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全国著名的天然深水良港三都澳,是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一带、双核、六湾、多岛”开发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德市委、市政府加快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战略布局,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环三都澳区域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优化和提升,适时提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战略构想,相信必将使宁德在新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要整体谋划好海域空间,科学合理利用海域、岸线、港口等海洋资源,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安全效益相统一。要加强海洋区划规划引导,以海洋功能区划为基础,积极服务“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新一轮海洋功能区划修编,整体谋划和科学布局海洋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依据海洋生态保护红线和海洋功能区划,优化海洋空间使用,规划好滨海生活空间,塑造滨海生态城市的鲜明形象,把宁德建设为美丽的绿色宜居海湾新城。

三是优化布局,转型升级。去年省政府印发了《福建省“十三五”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规划》,提出要高标准发展环三都澳湾区经济,着力打造新兴临港工业片区,建设宁德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当前,宁德应着重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要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区域协调,做好区域间产业融合,推进海洋经济示范区和海洋经济园区建设,优化海洋产业布局,引导和推动海洋产业区域间的分工与合作。二要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海洋经济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控制区域内同类产业项目建设规模,淘汰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海洋产业,推动传统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和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四是主动对接,凝聚合力。支持宁德向海发展,是福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省海洋与渔业厅将继续秉承“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优良传统,着力从三都澳新区建设用海、海洋经济发展、现代渔业建设、渔港经济区发展等八个方面,推进35个海洋与渔业项目建设;与宁德市政府建立三都澳新区建设用海工作对接机制,服务保障三都澳滨海新区建设项目用海;积极推进环三海洋产业带建设和军民融合发展,促进海洋新兴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推动渔港经济区建设,全力支持服务宁德市特别是三都澳新区发展。

 

高起点开发建设三都澳正当其时

省委政研室副主任 黄建清

三都澳不仅是宁德的三都澳,也是福建的三都澳,全国的三都澳,甚至是全世界的三都澳。

第一点感想,开发三都澳一定要立足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征程,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立足“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重大任务。首先,“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是闽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生动实践。第二,从全省的布局、宁德的布局来看,都应该加快三都澳开发。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其著作《大趋势》中说,“从香港到上海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海道,由此海道建立繁荣经济圈,将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经济区。”福建包括宁德,在这个繁荣经济圈当中属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需要加快开发。第三,开发三都澳是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要求。8月23日,《摆脱贫困》英文、法文版公开出版,把宁德、三都澳带到全世界。所以,三都澳开发的站位一定要高,要成为全省的战略,甚至成为全国的发展战略。

第二点感想,开发三都澳正当其时,水到渠成,体现了宁德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首先,军民融合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并提出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培育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对宁德来讲,完全具备了培育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重要区域。其次,省委省政府非常重视宁德发展,多次充分肯定宁德工作,多次提出支持宁德发展的要求。宁德在这时候,提出开发三都澳,很有现实意义。

具体提几点建议:

一、长远规划三都澳开发。宁德市关于开发三都澳的规划是到2021年,建议延长点,谋划到2035年或者2050年。

二、把军民融合示范区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按照军民融合示范区这一主轴来谋划三都澳开放开发。

三、注重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要统筹好重点产业的空间布局,统筹好一二三产业关系,统筹好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关系,统筹好军与民的关系,统筹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与港口发展的关系。现在成为宁德地标性产业是不锈钢和新能源,今后成为宁德地标性产业是军民融合产业。

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来获得政策红利,获得多方面的支持。要积极借鉴国内外港口开发,包括湾区经济发展、自贸区建设的成功经验,在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等有自己的独特做法,这样才能为三都澳开发提供更强的动力活力。

加快三都澳开放开发 打造福建发展新增长极

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强

三都澳是世界级天然深水良港,是宁德实现后发赶超的潜力和优势所在。“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要在三个“突出”上着力:

一、突出产城联动,打造新福建建设的新增长极

念好“山海经”,依托“山、海、川、岛、湖”的特色优势,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推进产城融合、山海联动,努力在新福建建设中争取更大作为。

推进中心城市建设。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三都澳新区,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商务中心、金融服务、科教文化、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主中心。加快北部新区建设,优化新能源、冶金新材料等产业布局,高标准推进新能源小镇建设,打造综合性产业新城。推进福安白马新区建设,强化湾坞半岛滨海产业带建设,打造生态良好、功能完善的临港产业园区。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时代新能源、新能源科技为龙头,重点发展锂电新能源产业,延伸拓展产业链,打造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以青拓集团为龙头,加快开发不锈钢深加工产品,打造冶金新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电机电器、船舶、食品加工等传统行业向中高端迈进。

推进生态强市和海洋强市建设。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方案》《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加强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构建以“交溪、霍童溪”为主要生态廊道,以鹫峰山—洞宫山为核心的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水土保持生态保护带,以及以禁止开发区域为重要组成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加快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港口物流、滨海旅游、现代渔业与生物制品等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湾区经济,建设海洋强市。

二、突出开放开发,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支点

以三沙湾为战略支点,湾内以开发三都澳为主,湾外以开发外海湾区岸线和海岛为主,加快“海上宁德”建设,努力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战略支点。

加快推进新宁德港建设。按照军民融合的总体要求,着力打造东南沿海多功能大港,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宁德港发展,统筹推进三沙湾湾内、湾外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口岸服务设施建设。

加快拓展海路综合运输通道。积极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建设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海运船队,谋划建设面向大洋洲—南太平洋国家的南线运输走廊,面向东北亚—北冰洋国家的北线运输走廊,面向东南亚—印度洋—非洲—地中海国家的西线运输走廊。

加快完善陆路综合运输通道。依托同江至三亚的沿海综合运输通道、北京至台北的纵向综合运输通道,以及福州至银川的横向综合运输通道,统筹安排水路运输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运输的连接方式,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港口集疏运和货物转口物流体系,构建现代交通网络,打造福建北翼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三、突出共建共享,打造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建设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按照中央关于军民融合发展的部署,完善顶层设计,组织编制并实施《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推进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及相关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布局调整,高标准规划建设军民融合产业园区。

建设联勤保障综合通道。推进军地社会服务统筹,将三都澳建设成为服务联勤保障的物资储备基地与中转基地。依托福州经武汉至银川的横向综合运输通道,建设三都澳至武汉的重载货运铁路专线等,推动三都澳开放开发取得新突破。

 

把握机遇 打造福建省新增长极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叶飞文

未来几年,宁德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适应新常态、加速新融合、实现新跨越的关键阶段。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正当其时。宁德要进一步把握机遇,拓展政策空间,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发挥更大作为,着力建设“海上新宁德”“能源新宁德”“旅游新宁德”“军民融合新宁德”,打造福建省重要新增长极。

——建设“海上新宁德”。抓住“海丝”核心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发挥海上比较优势,加快港口开发、临港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千亿级的不锈钢新材料产业集群、储能电池产业集群、核电产业集群等若干个千亿产业基地,打造海洋经济发展创新区。

——建设“能源新宁德”。紧紧围绕建设“能源新宁德”,以锂电新能源产业链延伸、清洁能源多元化合理布局为方向,发挥宁德新能源、时代新能源、宁德核电等龙头示范效应,推动新能源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逐步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建设“旅游新宁德”。实施“旅游+”战略,推动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推进全市旅游从太姥山、白水洋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建设宁德渔家海岸旅游产业集聚区,打造集旅游、休闲、度假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湾城市旅游综合体,塑造“清新福建”中的宁德名片。

——建设“军民融合新宁德”。把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公共安全、海洋开发等领域,加快重大项目的储备对接落地,整体推进三都澳开放开发、立体交通体系、特色支柱产业、国防动员平台、服务保障工程等建设,打造全方位融合格局。

强化产业支撑,筑牢发展基础。要持续抓好产业链精准招商文章,围绕不锈钢、锂电池、铜冶炼等既有核心优势产业,开展片区招商、以商引商,规划建设好新能源、不锈钢特色小镇,通过做优载体、补链聚群,着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千亿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大型战略企业,布局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智能装备制造、高端游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高性能医疗器械、海洋生物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建设成为福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突出项目带动,积蓄发展后劲。环三都澳开发必须要有重大项目作支撑。要全力推进近期启动的新兴产业龙头项目、码头群连片开发及铁路、高速公路、疏港公路等一批“重中之重”项目实施,全面铺开投资面。抓实省行动计划、“五个一批”等项目工作抓手,加大重大项目策划储备和滚动推进,通过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促进重大项目良性滚动接续。尤其要把三都澳新区建设作为突破口,以此撬动千亿级的投资规模,以港口开发带动城市加快发展,以城市建设推进港口腹地延伸,推进环三都澳建设,拓展宁德新的发展空间。

强化区域协作,实现融合共赢。宁德要充分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便捷高效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主动承接福州、台湾、长三角、浙南地区等地的产业、资金、技术及人才转移,增强要素的吸纳与集聚能力,在区域协作中谋求更多的资源和机遇。立足环三都澳港口资源优势,加快完善港口基础设施配套,加快推进衢宁铁路等港口腹地通道建设,加快推动温福高铁、宁(德)福(州)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建设,推进与南平及江西、湖南等内陆地区合作建设“陆地港”“飞地港”,争取更广阔的经济腹地和货源,加快形成“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格局。

在“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省经信委副主任 陈传芳

新一届宁德市委审时度势,根据全国发展新形势,呼应省委“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目标任务,结合宁德发展实际,进一步推进开发三都澳战略,把“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这是新一届宁德市委应对经济新常态,立足宁德最大优势,作出的重要战略选择。这里,谈三点感受和建议:

一、开发三都澳,规划是引领。从总体上看,“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1+10”课题对三都澳区域的总体目标、功能定位、空间布局、发展方向都做了很好的规划。课题调研、规划编制是基础性工作,关键在于落实,重点是有效推动调研成果和规划的实施,推进年度工作计划与规划目标要求的有机衔接,尤其是年度投资计划、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重点、财政资金安排应与规划明确的具体目标相衔接,不断促进规划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其对“开发三都澳”各项工作的引领作用。

二、开发三都澳,产业是支撑。产业是经济实力最直接的体现,没有产业就没有发展。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关键在于培育产业、发展产业、壮大产业、振兴产业。课题提出“以推进动能转换和大项目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形成冶金新材料、锂电新能源、清洁能源三大龙头、若干重点的‘3+N’产业体系,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十三五’期间,重点打造冶金新材料、锂电新能源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东南沿海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等产业建设目标,符合宁德区位、资源实际,在产业选择发展上也符合省里对宁德发展的定位。

三、开发三都澳,融合是关键。开发三都澳,需要紧抓四个方面的融合发展,山海融合、产业融合、军民融合、产城融合。山海融合应以环三都澳区域为核心,在发展布局、空间规划方面充分融合,合理布局沿海、山区产业基地和工业园区,促进一体化发展;产业融合应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动能转换为主线,推动产业与互联网+、现代物流、信息应用、文旅休闲、健康养生等服务业融合发展;军民融合应以全省首个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基地——宁德(福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为依托,鼓励优势产业、企业“军转民”和“民参军”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产城融合应坚持产业先行,通过产业集聚发展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通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为产业高速发展、升级换代提供空间载体,推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

省经信委一向关心和支持宁德的发展,近年来,通过出台政策、下达专项资金、深入调查研究、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等方式,大力支持宁德电机电器、船舶修造、合成革、化油器等产业转型发展,支持冶金新材料、锂电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发展军民融合产业。我委将继续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政策落实、资金安排等方面,支持“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战略实施。

 

在“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

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 梁金焰

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宁德市委、市政府作出“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战略部署,这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具体实践省委、省政府“再上新台阶,建设新福建”部署的重要举措。省交通运输厅将一如继往地支持环三区域的交通运输发展,支持宁德市委市政府“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的发展战略。这里,结合当前环三区域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实际,谈几点建议:

一、始终突出港口发展在三都澳开发的中心地位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都澳港口,这是开发三都澳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当前,重点要加快湾坞5#、12-13#,漳湾10#泊位等项目建设进度,推动三都澳深水航道二期漳湾航道工程早日开工,着力推进城澳、漳湾、湾坞等作业区整体连片开发,早日形成规模效应。

二、始终坚持港、产、城联动发展

在产业布局上,建议依托港口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强化临港产业规划与港口等相关规划的无缝衔接,大力发展港口依托性强、产业链条长的冶金新材料、电力、船舶修造以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港口与产业在空间、土地及生产组织上的融合,打造新兴临港工业基地。在港口规划上,要围绕全省港口发展统一布局,积极对接现有产业发展需要,组织开展漳湾作业区规划方案调整研究,有力助推临港产业发展。

三、加快推进环三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深入分析研究环三区域各片区发展特点,结合城镇、产业等发展情况,尽快组织编制《环三都澳区域综合交通发展规划》,科学制订环三区域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以环三区域为核心,向沿海、内陆地区辐射的便捷高效、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吸引更多域外资本、产业、物流、技术、人才落户和扎根环三区域。重点加快白马、漳湾、城澳疏港铁路、疏港公路等集疏运通道建设,同时充分发挥现有衢宁铁路通道作用,积极发展海铁联运,打造赣北、浙西南等内陆地区的便捷出海口,建设“飞地港”“陆地港”,拓展港口腹地,扩大港口辐射范围。

四、加快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协调衔接

环三区域是国家军事设施敏感区域,也是国家首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域。在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过程中,建议进一步做好民用和军事基础设施在规划、建设、运行等方面的衔接,尤其是对三都澳内港口岸线、航道锚地等方面规划范围给予明确,为后续环三区域港口发展提供保障。

树新型城市化理念  打造三都澳新城区

省住建厅副厅长 王胜熙

“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契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寄托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殷切期望,为建设新宁德指明了方向,应当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以更大力度持续推进开发建设。

一、开发三都澳,要创建畅通城市。一是提高路网密度,增强城市交通微循环能力。国际公认发达城市汽车保有量500辆/千人左右。截至2016年底,蕉城、福安170辆/千人,福鼎160辆/千人,霞浦110辆/千人。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老百姓收入的进一步增长,城市汽车保有量还会继续增高。要树立道路规划设计新理念,合理分配道路等级,加大路网密度。可合理突破城市道路路网密度指标,7米以上路网密度应达13公里/平方公里以上。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应占城市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5—24%(现行标准15—20%)。二是鼓励自行车、步行出行。要多建林荫道,给步行、骑行者路权。把人行道视作城市的带状广场,把人行道视作城市园林绿化艺术小品建设的载体,把人行道当作人们体验休闲和观赏品味这个城市的好场所。荷兰自行车出行率高达47%,就是有完善、安全、便捷的自行车和步行路网。三是促进功能混合。将生产、办公、生活、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功能适度混合,注重综合配套,吸引人口集聚,推动产业和服务同步发展,减少“钟摆式”通勤及居民远距离出行。

二、开发三都澳,要打造海绵城市。环三都澳区域的开发建设,一定要贯彻海绵城市的理念,做到排水防涝效果明显(小雨不积水,中雨不内涝,大雨暴雨不造成城市严重影响),城市水循环畅通,无黑臭水体,城市热岛效益有所改善,城中之青山绿水得到有效保护。要将原有山体、林地、田野、水系等通过多规合一保护下来;将建成区30%的绿地中的三分之一做成下沉式绿地、广场、水系(干渠);将30%的屋顶绿化(菜园)。要按海绵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进行新的城市建设,贯彻好“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

三、开发三都澳,要建设美丽乡村。环三都澳区域山青水秀,自然生态优美,散落着大量村庄。开发三都澳除了要建设好城区,还要建设好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一起奔向小康。建设美丽乡村,就是要治理农村污水垃圾,整治综合环境,改善农村面貌,培育产业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主要做到:“五清楚”(分清楚、扫清楚、拆清楚、摆清楚、粉清楚),“两特色”(房前屋后菜地化、菜地似绿地;田间资源是公园,田间步道变绿道)、“一机制”(建立村民理事会自理机制)、“一理念”(树立长抓不懈,久久为功的理念)。

四、开发三都澳,要打造旅游宁德。环三都澳区域旅游资源丰富,既有山川海岛独特自然资源,又有福海关、霍童千年古镇、陈靖姑文化、畲族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融合,还是宗教文化的圣地,霍童支提山是天冠菩萨道场,霍桐山洞(霍童洞天)位列三十六小洞天之首。要明确支提山天冠菩萨道场在世界佛教界的重要地位,以此突出环三都澳区域宗教文化圣地的定位。同时,应将闽东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机串联起来。建议在福安穆阳设置大型多功能服务区,即商品、食品、休闲、养生、文化、旅游集散于一体的超大型综合体基地,该服务区到屏南、政和、周宁、福安白云山、霞浦、蕉城霍童溪和三都澳均在40分钟车程以内。

五、开发三都澳,要完善配套政策。环三都澳区域要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一定要在人才政策上大胆创新,吸引全省乃至全国的精英人才前来创业、发展,如参考广州出台房地产“租售同权”政策,甚至可以再给高端人才居住、教育、医疗保健、父母赡养等方面更多优惠政策,使环三都澳区域成为闽台甚至中华青年的创业乐园。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ndxw/2017/0926/601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