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福建省第十六届运动会官方网站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印象宁德 周芬芳/魂牵梦绕忠义之乡

周芬芳/魂牵梦绕忠义之乡

 

题图摄影---张峥嵘

题图摄影---张峥嵘

屏南黛溪镇的忠洋村,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情愫和意义。村里的屋前巷尾、田野阡陌无不留下我的青春岁月,牵动着我的依恋之情……

忠洋村,有一块著名的摩崖石刻,上面刻有“忠义乡”三个大字,它的得来与韦氏家族一位女杰相关。据说,韦氏二世韦锦姑,扶弟成家,终身不嫁,为韦氏家族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其情可嘉。元朝至正十六年,福建道奉旨旌表榜曰:“忠义乡”,所以忠洋被誉为“忠义之乡”。忠洋人的“忠义”相率成风,染濡至今。我人生中最勃勃朝气的时光有幸在此度过,与“忠义之乡”的交集成为感念至深的珍贵经历。

那是1976年,我从樟源村后洋自然村“单人校”调到忠洋初中班任教,这对年轻的我来说,意味着一次极大的提升,不仅工资从每月的16元增长到31元,而且有了同事一起工作、学习和陪伴,不再是一个人教8个孩子4个年级的单调生活,日子也逐渐丰富和精彩起来。我也是在那段日子切身地感受到忠洋人的淳厚善良。虽然那时刚刚经历了一场文化浩劫,但是出于传统的秉性,并没有影响忠洋人尊师重教的民风。我和我的同事,在村里受到极大照顾和爱护,村民常常送来新鲜蔬菜、番薯淀粉、咸萝卜、酸菜等食材改善老师们的生活。事实上,当时的物质非常紧缺。我记得曾经有个学生的母亲找到我,要我劝说她的孩子不要去捉泥鳅,我原以为她担心孩子们淘气毁坏庄稼,谁知她说:“泥鳅太下饭,地瓜米不够吃!”可见,每一家人每一口粮食都是非常宝贵的。但即使这样,也不影响乡亲们对老师的慷慨,这份沉甸甸的情谊始终让我记忆犹新。

在忠洋担任民办教师的两年,我教的是初二毕业班数学和物理,常常为了同学们的学业绞尽脑汁,挑灯备课、批改作业、自制教具。而实际上,我觉得自己也像个孩子,时时受到忠洋的哺育和呵护。忠洋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的千年古村,村中的古井、古街、古巷,处处留下先人生活的足迹。那些林立的民居,每一座都有一段故事,可是年轻的我并不懂得其中深意,面对那精美的雕梁画壁、对联、匾额都一脸茫然。乡亲们并不因此取笑我,反倒一有空便悉心地讲述,把自己所知都倾囊相授。关于忠洋的人文历史,我大多都是从长辈们的口口相传中得到的。

“教子一经垂相业,传家五代继儒宗”是韦氏宗祠里的一幅对联,可以看出韦家对教育的重视,正可谓是“遗子黄金,不如教子一经”,祖宗功名荣耀的故事成为韦家道德教化的范例和治家格言。忠洋也的确是自古人才辈出。据县志和族谱记载,仅清代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科举级别的读书人。如今,为鼓励教学,从这里走出去的乡贤还筹募资金设立奖学奖教基金,促进家乡人才的培养。

我在忠洋任教仅两年,但与乡亲们结下的友情却是终生的。那时不仅教学,还和乡亲们打成一片,一起砍柴火、采茶叶、种菜。重阳节是忠洋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年村里都要演上三天三夜大戏。当年,我们师生与村民一起庆祝,还特别编排唱歌、跳舞、快板、戏剧等节目,穿上从县文工团借来的服装,为乡亲们献上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出,这也一时成为美谈。如今,每次工作下乡回到忠洋,乡亲们依然热情地招呼我,“周老师回来啦!”“周老师,这鸡蛋是自家的,很新鲜,你带几个回去泡蛋茶。”只是,如今我已不再懵懂无知,更加认识到忠洋的可贵之处。忠洋的明朝老宅、修敬堂大厝、坪头厝、韦长诗老宅等等,座座雕梁画栋,灰塑砖雕,木刻石础,无不精致,处处都滋长着深深的文脉。有的几座连片,建成围堡,有的厝边加炮楼,处处抒写着居安思危的理念,无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财富。那二纵三横的巷道布局,排水明沟的规划设计,见证着先人的智慧;那分散在街边、巷口或宅前的形状各异的古井,不仅滋养着千万家的生计,更是与我们命脉相连的历史痕迹,上店墘古街两边,还有许多古商铺和古客栈,可见当年繁华景象。不追古无以抚今,尽管时代在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忘根忘本,尊重传统,保护古迹,才能开创更好的未来。

现在的忠洋,依然保持着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缓缓流淌的忠溪,穿过村庄,环绕韦氏宗祠蜿蜒西去,衬托着那溪上的各式桥梁,平头桥、湖墩桥、宋桥、花桥,流露着一派质朴优雅的气息。忠洋多山,旗山、鼓山、笔架山、兜山,各有千秋。“双峰竣立拥南天”的旗山,宏伟如两面迎风大旗;俗称“高山寨”的鼓山,是一座形如大鼓的雄伟之山,踞守村庄水尾西南方,聚拢一村风水;笔架山之上,长年青翠欲滴,数山相连如指,气贯如龙;村后门的兜山,是忠洋村风水林区,林区内绿树成荫,古木苍天。这几年,我多次陪同专家回乡考察,从心底感恩大自然对忠洋人的恩赐,也愈加感受到保护古村的责任重大。

令人欣慰的是,2016年忠洋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政府的重视和扶持固然重要,但我觉得忠洋人自身对自己祖先遗产的珍惜爱护更为切实。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忠洋人意识到古村的价值意义,几位乡贤和县作家协会联手编撰书籍《古村忠洋》,以期更加广泛地传播忠洋的人文历史。

忠洋,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我期待在忠义的忠洋,能再次与乡亲们同祝重阳节!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16thfjsyh/sda/yxnd/2017/1109/6469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