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典型示范 “商归”村支书8年产业扶贫路

“商归”村支书8年产业扶贫路

【背景】

苏家山村位于周宁县七步镇东部8公里处,为革命老区基点村。过去,这里交通闭塞,土地贫瘠,村民守着几分山岭薄地种粮、种茶,农资进不来,农产品卖不出,外加大量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许多土地抛荒、茶园失管,农民守着良田难致富,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

苏文达是苏家山土生土长的村民,青年时期去上海打拼,创办了上海丰凯贸易、尚达水产等企业,经过20多年打拼,成就一番事业。2008年,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然回乡创业,挑起了带领乡亲脱贫致富的担子。先后成立了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注册益民农业专业合作社,当选村民主任、支部书记,号召一批年轻人返乡共同创业,带领群众逐步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产业扶贫”的脱贫路子。如今的苏家山村有了茶厂、养殖场、水厂,农业产业初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种养经营模式,休闲生态旅游基地雏形也逐步显现,村民在家就能实现就业增收。2016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000元,贫困人口由2015年的14户52人减少至8户31人。    

【做法】

1.搭建平台,带动就业。作为返乡经济能人,苏文达带头创办养殖基地,养殖豪猪、生猪、黄缘龟、山羊等,并成立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注册益民农业专业合作社,以“村民投资购种,公司管理经营”的运作方式,充分发挥苏氏养殖公司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经营、统一抵御市场风险的作用,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2012年当选支部书记后,他组织村党支部8名党员、17名群众成立了“党群联动致富组”,为困难群众向信用社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他们入股基地。为消除村民疑虑,他个人向入股养殖股东承诺:若亏本由他本人承担,若盈利股东可及时拿回分红。目前,入股本金近100万元,扣除成本后,村民1万元股本金可分红1000元—2000元。村里的贫困二女户苏惠忠,不仅入了股,还在饲料加工厂上班,月工资就有2000多元,加上分红,生活越过越好。全村已有20户村民以土地流转、40户村民以资金等方式入股公司、项目,村里的农民变成股东、村民变成了工人,全村有劳动力的村民在苏文达的带领下均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基地每年支付村民的工资就达到40多万元。

2.农旅融合,发展产业。苏家山村生态环境良好,终年雨水充沛,周围群山连绵,景色怡人,非常适合发展生态立体农业。苏文达敢想敢干,开始找项目、跑资金,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态种养运作模式,将单纯的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成为“种、养、加、游”(即有机茶业种植开发、特种养殖、食品加工、自驾游)为一体的生态立体农业产业。先后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开发有机茶园500亩,注册了 “九凤山” 茶叶商标,建成了2000平方米的无尘化、清洁化、标准化厂房,所生产茶叶已通过国内有机认证。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对苏氏养殖基地实行标准化规模养殖设计,“猪-沼-鱼-茶”的生态立体种养链初步形成:在山坡上发展现代茶园,在山腰建设生猪和豪猪养殖场,配套建设了6口鱼塘和800立方米的沼气池,沼液育茶,沼气供村民使用,每年可为每户村民节约燃气成本600元以上。在农业基地配套建设步栈道、游泳池、阳光休闲吧、垂钓鱼塘、美食广场、玻璃栈道、滑索等,利用村内森林资源建设卡丁车越野基地、“丛林穿越”野外生存拓展基地,全面打造生态观光产业园,推出集观光、休闲、食宿于一体的“苏家山美丽乡村一日游”特色服务。2016年游客突破20万人次,高峰期时平均每天接待5000名自驾游游客,其中仅玻璃栈道一项的门票收入最多一天可达6万元。农业休闲基地旅游火了,也让苏家山村民得了“好处”,村民通过设立摊点卖小吃、销售土特产等也增长了不少收入。村民苏惠平在基地服务中心附近集中设立的小吃摊点上卖土豆丝汤,最多一天能卖两三千元。

3.情系乡梓,扶贫济困。为提高乡村旅游的硬件条件,提升村民生活质量,苏文达个人先后出资40多万元建设了村内污水管网和垃圾焖烧炉、安装村中路灯、建设护栏以及村口牌坊等,大大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投入30多万元改造村中饮水管道,解决440人的安全饮用水问题。为改善村中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保护残疾社员的利益,苏文达组织益民合作社股东议定:合作社的17名残疾人与普通社员同工同酬。合作社还举办残疾人种植、加工、安全生产培训班,为残疾员工提供就业机会,树立自力更生的信心。2013年以来由于建材市场不景气,陆续有许多青年返乡,为使他们回来能得到发展,苏文达帮助联系相关部门,支持3个待业青年养殖山羊,建成占地300多平方米的羊舍,引进本地山羊种苗160多只。近几年,苏家山村10余位困难村民无钱治病,苏文达积极联系民政部门,争取大病提前介入、小病主动帮扶。此外,他还积极向上争取困难户危房改造指标和易地造福工程搬迁指标,共解决全村困难户危房改造和易地造福工程搬迁户近20户。

【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曾提到:闽东要想从根本上脱贫致富,就必须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所谓大农业就是朝着多功能、开放式、综合性发展的立体农业,区别于传统的满足自给自足的小农业。苏文达带领苏家山村发展“种、养、加、游”为一体的生态立体休闲农业就是走发展大农业路子的一个成功尝试。既能够因地制宜用好用活乡村资源,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又能够顺应市场需求,提升农业生产的商品率,促进村民增收,让村民和贫困户均能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商归”村支书8年产业扶贫路,还启示我们,农村要发展,人是关键的因素,必须把培养致富带头人摆在突出的位置。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667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