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时评 新型城镇化须兼顾“里子”与“面子”

新型城镇化须兼顾“里子”与“面子”

宁德时评 (姜兰子) 笔者在一个沿海县调查时发现,一些乡镇在没有征求群众和水利专家意见的情况下,擅自斥巨资在河道和沙洲上大兴土木,搞景观工程建设,结果到了雨季,洪水暴发,栈道、亭台、花圃等被冲垮,还殃及下游的水利设施,百姓颇有怨言。

新型城镇化是传承传播文化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平台,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年初,宁德市已经完成古田国家级和福安、屏南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方案编制报批;实施省市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项目350个、计划投资80亿元;加强蕉城、霞浦、屏南省级特色小镇探索创新,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工贸、文化、旅游、电商小镇。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也一样,要根据建设的途径和要求,注重“新”与“特”下功夫,兼顾“里子”与“面子”,绝不可为图虚名,一哄而上。更不允许出现“摊大饼”“撒胡椒面”“豆腐渣工程”等问题。

首先要精准规划,久久为功。彻底改变以往“规划像橡皮泥,一任领导一个规划”的乱象,杜绝人、财、物的严重浪费问题。要联动编制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项目、资金、人才“三方落实”等建设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避免出现“千城一面”“千镇一面”。

其次,做好产业,突出特色。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和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动力机制是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各试点单位应挖崛当地特色的地域文化、风土人情,因地制宜将文化与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具有差异性的区域特色品牌。如畲族乡镇,要把畲族文化和引进项目融合起来,打好特色经济牌,而不能盲目跟风搞房地产开发或开发区建设。

与此同时要严格按照“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原则,突出生态环境建设与宜居环境的营造,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特别要注意将当地历史渊源和居住文化的特色融入城镇建设之中,使特色小镇环境和景观建设的特色得到更充分完美的体现,形成“林中有城、城内有水、书声琅琅、瓜果飘香、蛙声蝉鸣”的人文自然生态景观。

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体现集约高效,因此安排项目和施工建设时,应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多方征求百姓和相关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并牢牢把握尊重自然和天人合一的理念,克服攀比、跟风、争“名”,甚至搞形象工程的恶习。少数地方的领导干部靠拍脑袋盲目上项目,结果因资金严重匮乏而功败垂成,也要引起高度重视。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ndwp/2017/1201/6699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