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宁德新闻 新城劲吹文明风——宁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侧记

新城劲吹文明风——宁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侧记

 

1

宁德网消息 (记者 茹捷) 宁德市着力推进宜居环境建设,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图为中心城区一角。谢书秋 摄

孟冬时节,行走在宁德市的大街小巷,人们会欣喜地发现,随意摄取一个场景都会让人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

南北岸、大门山景观公园和沿湖栈道如同童话中的乐园;公交车上,礼让成风,温馨无比;公益广告、文明标语随处可见,弘扬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风骨与灵魂。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的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围绕“开发三都澳、建设新宁德”,集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扎实推进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一次文明创建的“马拉松”

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文明城市创建不是“冲刺跑”,而是“马拉松”。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号角吹响的那一刻起,宁德市便举全市之力,向着“文明梦”大步迈进。

2015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行统一部署、同步落实。尤其是今年以来,宁德市结合省运会筹备工作,在全市开展“创文明城、迎省运会”活动,市委书记隋军亲自担任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工作方案,实施“八大文明工程”,累计投入基建、整治资金约18亿元,全面提升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水平。

凝心聚力谱新篇。三年来,宁德市陆续出台《宁德市“创文明城、迎省运会”活动网格片区考评办法(暂行)》《宁德市城市管理部门考评办法》《宁德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奖惩暂行办法》《文明单位与片区共建方案》等,督查、点评、走访、约谈、保障、激励“六位一体”的动态管理机制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同时,对《宁德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进一步修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为使创建工作取得实效,宁德市构建了市(区)、责任部门、工作任务点的三级责任体系,对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的30个方面96个专项工作任务和责任人进行细化安排。按照“条块结合”原则,将中心城区划分为25个网格片区,构建“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网格化管理格局,推进网格化、精细化、融合化管理。27名厅级领导挂片督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切实做到创城工作“任务安排无死角,责任落实无盲区,压力传导无障碍”。

借助媒体力量曝光问题、分析原因、探讨解决方案;邀请“两代表一委员”进行视察;每季度开展一次集中督查并召开点评会;建立宁德市精神文明创建考评工作专家库……一项项抓铁有痕的举措,使创建工作做到微处,落到实处。

吹响“冲锋号”,练好“绣花功”。全市干部群众创建一线齐上阵,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争创省级文明城这一共同目标全力以赴。

 

一场自我提升的“攻坚战”

蕉城区蕉北街道继光社区铺上了地砖,“雨天路积水,一步一脚泥”成为了历史。城南镇海景绿洲小区门前,原本杂乱无章的垃圾点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青青绿草和整齐的停车位。

这些“死角”问题能得到迅速整治,离不开党委、政府对民意的重视。在“创文明城、迎省运会”活动中,蕉城区聚焦群众身边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通过微信等方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吸引了5万余名网友关注并踊跃建言献策。

理顺群众心气,让群众舒心过日子。在创城过程中,宁德市始终把创建工作与为民办实事、解难事紧密结合,着力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努力改善民生,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中心城区功能不断优化,闽东中路全线、金漳路、福利路实现通车,鹤峰路、八一五路完成“白改黑”改造,修复破损路面8.4万平方米,让城市路网更通畅。

——建成固定充电桩2230个,累计投放新能源公交车213辆,新增公共停车场泊位10000多个。

——累计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完成署前、蕉南等6个农贸市场改造,完善部分社区群众文化场所和未成年人活动场所。

——新增和补植绿化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2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东湖塘北港黑臭水体完成清淤治理,东区污水处理厂、贵岐山污水技改扩建、雨污改造二期工程加快推进,城市形象有效提升。

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落到实处,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不仅是补齐城市短板、提升群众幸福感的过程,更是用现代化理念抓好城市管理,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系统化、常态化和规范化的过程。

三年来,宁德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拉网式专项整治行动,强化日常管理。加大中心城区保洁力度,提升城乡环境卫生水平,下大力气治理“脏乱差”,重点解决私搭乱建、乱倒垃圾、“牛皮癣”、渣土车滴洒漏等问题,清理陈年垃圾8万吨,清除“牛皮癣”70多万个,整治渣土车滴洒漏1000多起;严格执法1952次,拆除违章搭盖面积68万多平方米,使城市面貌得到极大改善;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突出整治乱闯红灯、乱停乱放、占道经营、违章行驶等现象,整治乱停车12万多次,清理“僵尸”车辆963辆,构建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为守好“舌尖上的安全”,宁德市共整治沿街店铺6000多家、流动摊点2.4万个、小型餐馆2400多家。在深化文明行业新风上,宁德市切实提升行业窗口优质服务水平,让“笑脸服务”、高效服务成为了常态化。

为给群众带来更多的安全感,近年来,宁德市全力打造“平安宁德”建设升级版。在此推动下,社会治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反恐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有力,各类违法犯罪得到严厉打击。同时,宁德市还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方法,做好网上舆论工作,走好网络群众路线,宣传主流声音,维护社会和谐,助力经济发展。该工作经验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入选2016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为营造良好的文明氛围,宁德市还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一批最美社区、最美小区物业、最美餐饮街区、最美内河、最美窗口、最美路口等示范点在宁德市如花绽放,以点带面,推进了文明城市创建,提升了城市文明品质。

 

一座文明城市的精气神

城市外在愈发迷人,内在底蕴更显韵味。

闽东依山傍海,历史悠久,自然景观奇秀,文化积淀深厚。“闽东之光”,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对闽东锦绣河山和灿烂文化的形象概括和生动比喻。

扎根于文化沃土,传承历史文脉,播撒文艺芬芳,建设文化宁德。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在宁德市蓬勃开展。

多年来,以“魅力闽东”为主题的惠民演出每周五晚准时在市艺术馆开场,让寻常百姓尽享免费视听盛宴。福鼎“中国微演艺”、福安“社区群星秀”“说书亭”等也已逐步形成极具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

由青年志愿者成立的“学习大军”,利用网络新媒体,发动人们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正能量引导网络空间,走出了一条理论微传播和大众化的路子,并多次获全国、省级荣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上山下海、入户上船,把讲台搬到闽东基层第一线,让党的十九大精神接地气抵人心。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宁德市积极创新、主动作为,推动十九大精神宣传学习向群众、向基层延伸,创新组建了市、县、乡三级“理论宣讲轻骑兵”,组织100多支宣讲小分队、1100多名宣讲员,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宣传宣讲十九大精神780多场次,受众达4.5万人。

为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宁德市通过拍摄“闽东好家风”公益宣传片、开展“闽东好家训”征集展示活动、举办“闽东好家训”书法作品展、创建“家庭建设示范基地”等方式,使道德的“根基”深植闽东大地。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基层“最美人物”等评选,以榜样的力量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

以文化提升素质,以道德树立新风。城市文明基因正悄然具化为每个市民的行动,如一股崇德向善的暖风浸润城乡,令文明旋律在闽东大地持续回响。

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已成为宁德市广大群众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公交车上让座的乘客多了,道路上遵守交通秩序的司机多了,身边助人为乐的市民多了。来自宁德市各个行业的3268支志愿者队伍,近20万名志愿者更是在文明新风的带动下积极行动着。走上交通路口进行文明交通劝导;忙碌在街头、公园拾捡垃圾;前往养老院、福利院嘘寒问暖……这些温馨的镜头不断拼接,使“文明宁德”的画面愈发清晰。

城市因文明而生动。从周炳耀获评第六届见义勇为类全国道德模范,到3个单位、8个村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从10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成,到宁师附小、市机关幼儿园分别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崇尚文明已在闽东蔚然成风。

文明,不仅仅是一个符号和象征,更是一种精神和风尚的传承。如今的闽东正向着天蓝、地绿、水清、城美、人和不断迈进,以昂扬的气势、坚定的信念,挥毫书写着属于她的独特创建篇章。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ndxw/2017/1205/6746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