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福鼎新闻 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的“守护人”

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的“守护人”

 

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设立盛会在千年古刹资国寺举行。

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设立盛会在千年古刹资国寺举行。

太姥山发现疑似千年白茶古树。曾云斌图

太姥山发现疑似千年白茶古树。曾云斌图

宁德网消息(宁德晚报记者 曾云斌 文/图)福鼎白茶作为六大茶类之一,因其不炒不揉,自然萎调,保持其天然养分而受到青睐,又因其具有三抗三降,提高人体免疫力等系列保健功能,近年来得到大众的普遍推崇,加上白茶具有越陈越香的特征,其收藏价值被投资界关注,白茶收藏投资持续升温……在此白茶热的背景下,2月4日刚好是2018年立春,记者在太姥山青龙寺偶遇福鼎白茶文化使者陈世场,就大众感兴趣的白茶文化话题进行专题采访——

追踪茶圣陆羽心中的“白茶山”

记者:陈老师,福鼎白茶很火,太姥山方家山村公路边立了一个玄武岩方料刻字的“中国白茶山”石碑,您是福鼎白茶文化研究传播者,请您介绍一下。

陈世场:提到“茶”字,不得不提唐代茶圣陆羽。陆羽所著《茶经》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关于茶的第一部专著。《茶经》论述了茶叶生产历史,及源流、现状、生产技术和泡茶饮茶、茶道等方面内容,是茶叶综合性论著,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陆羽走遍千山万水,用近三十年时间 ,于公元780年左右才完成此划时代巨著,由于陆羽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被后世称为“茶仙”,祀为“茶神”,尊为“茶圣”。

《茶经》分十卷共七千多字,在第七卷中有记载“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就是“白茶山”最早的记载。

记者:“永嘉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与福鼎白茶山有什么关系呢?

陈世场:在这里要介绍一下近代茶学界泰斗———陈椽教授。他出生于1908年,福建惠安人。他早年北京大学农学院毕业,从事茶学教育六十多年,是茶学家、茶业教育家,也是我国近代高等茶学教育奠基人之一。在学术上,他认真严谨,“本着有几分证据说几分话”的科学态度,用40年时间完成了巨著《茶业通史》,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研究古今中外茶史的大著,开了茶史研究著作之先河。他被誉为一代茶宗。

陈椽教授在《茶业通史》中指出“永嘉东三百里是海,是(东)南三百里之误。南三百里是福建的福鼎(唐为长溪县辖区),系白茶原产地。”

陈椽教授考证陆羽《茶经》记载的白茶山在福鼎,得到茶学界的肯定与确认。

顺便提一下,目前将茶叶根据制作方法和茶多酚氧化(即发酵)程度不同,分为:白茶、绿茶、黄茶、青茶、黑茶、红茶六大类,也是陈椽教授分类的。

记者:按陈老师您刚才的介绍,陈椽教授确认的白茶山在福鼎,没说在太姥山,“中国白茶山”石碑立在太姥山有何缘由?

陈世场:我们先讲一讲福鼎太姥山与太姥娘娘的故事吧。道藏正统《历世真仙体道道鉴》记载,“混沌初开,有神曰圣姥,母子二人居此,奉时人号为圣姥,众仙立为太姥圣母”,汉朝王烈的《蟠桃记》也称,太姥娘娘在尧帝时期已得道升天,这些记述表明太姥娘娘是上古女神,也是福建三大女神之一。

当代学者认为,太姥娘娘很可能是尧帝母亲。在太姥山民间传说中,远古时候,尧帝携母巡游东海,途遇狂风浓雾靠岸上才山。后尧母恋此仙境,留下修道,教乡民种兰,人称蓝姑。有一年,附近村庄暴发麻疹后,许多儿童夭折,蓝姑心急如焚。夜间梦中南极仙翁指点她,采摘白茶树叶晒干泡开水喝可治麻疹。蓝姑醒来后立即去采摘白茶鲜叶,晒干后冲泡开水给患病儿童喝,患儿全部治好。此后她教乡民种茶制茶,羽化成仙,被尊称为太姥娘娘。汉武帝时,将种白茶的才山改为太姥山,并封为天下三十六名山之首,至此太姥山名扬天下。现在太姥山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5A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

2008年,在首届中国白茶文化节高峰论坛上, 姚国坤、鲁成银、俞其坤、俞益武、尹军峰、陈荣冰和袁弟顺等七位国内著名茶叶专家,通过对福鼎太姥山、点头、白琳等白茶产地认真细致考察和深入研讨,形成《福鼎共识》。《共识》中指出,白茶源于福鼎,文化丰厚,福鼎大白茶、福鼎大毫茶栽培历史悠久。福鼎是白茶之王——白毫银针的发祥地,福鼎太姥山就是陆羽所述的白茶山。

作家王宏甲在福鼎采风后认为,“我以为晒干收藏之白茶是中国茶的祖先,四千多年前的蓝姑岂不是中国茶饮的创始人,把茶的药用引入民间生活并最终成为茶饮,舍福鼎的蓝姑娘——太姥娘娘,还有谁!我期盼宁德福鼎有一天在巨大的太姥雕像下庄严刻上“人类茶之母。”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2006年国家林业局经多次派专家到福鼎实地调查考证。经审定,授予福鼎市为“中国白茶之乡,”的荣誉称号。作为“白茶发源地”(张天福语)的太姥山,立“中国白茶山”石碑,是众望所归,理所当然了。

 

“禅茶一味”的解读

白茶古树守护人——陈世场先生。

白茶古树守护人——陈世场先生。

记者:经常看到“禅茶一味”的字画,请陈老师为我解读一下其内涵。

陈世场:“禅茶一味”含义深广,在解读“禅茶一味”之前,要先了解一下中国的“禅茶文化”。

记者:“禅茶文化”的“禅”来源于印度吗?“禅”最早来源哪里?

陈世场:禅最早不是印度传来的,禅的创始人是尧帝,可以说尧帝是禅的鼻祖。“禅修”存在于许多教派中,中国道教也修禅。两汉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同样借用了“禅”的概念进行传播,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禅宗”。

传说太姥娘娘是尧帝的母亲,尧又是禅的鼻祖,那太姥山有可能是禅事活动最早的名山。

记者:我知道福鼎禅宗宗派主要有曹洞与临济两种。那“禅宗”与“禅茶”有什么关系?

陈世场: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许多派别,主要有八宗,八宗是:一是三论宗(法性宗);二是唯识宗(法相宗、慈恩宗、瑜伽宗);三是天台宗(法华宗);四是贤首宗(华严宗);五是禅宗;六是净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真言宗)。可见禅宗是佛教八宗之一。

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东汉至南北朝译出多种禅经,禅学广为流传。相传六朝齐梁年间达摩祖师从印度渡海过来,入少林寺壁观禅修九年,传禅法给惠可,达摩被尊为禅宗初祖;慧可为二祖;慧可传僧璨为三祖;僧璨传道信为四祖;道信传弘忍为五祖;弘忍传慧能为六祖,以上传承是单传,“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称为佛心宗。至六祖以后,禅宗不单传,慧能之后弟子创五个流派,即云门、沩仰、法眼、曹洞、临济五宗。“一花开五叶”禅宗至此开始风行天下。慧能被认为是中国禅宗真正的创始人,有《六祖坛经》传世。

顺便说一下,禅宗五大派别之一的沩仰宗灵佑祖师是霞浦县人,十五岁于霞浦建善寺出家,他创立的沩仰宗是五宗最早形成的宗派。

记者:陈老师,是不是修禅僧人喝的茶叫“禅茶”呢?

陈世场:陆羽茶经上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到了汉代,饮茶有逐渐流行的趋势。汉代大文豪司马相如与杨雄,都在其著作中提到茶。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后,茶与佛教结下不解的缘分。陆羽《茶经》记载,两晋时代,就开始以敬茶作为寺院待客的礼仪。

古代佛教的重要活动是坐禅修行。茶叶中各种丰富的营养成分,提神生津的药理功能,使其成了坐禅修行僧人最理想的饮料。古人认为茶有“三德”:一是驱睡魔,坐禅可通夜不眠;二是帮助消化;三是“不发”,能抑制各种欲望。

到了唐代,随着禅宗盛行,佛门推崇饮茶的风气更加普及。在禅堂内坐禅,以茶供佛、以茶待客、以茶静心,成为禅宗僧人日常的功课。对禅宗僧人来说,吃茶俨然是一种严格的禅修工夫。唐代赵州禅师“吃茶去”就成了经典的公案。在此背景下,寺院僧人种植、采制、饮用的茶,就成了禅茶。

记者:听您介绍禅茶历史,受益良多,那“禅茶一味”怎么来的?如何理解?

陈世场:禅茶兴于唐后,盛于宋代。最早提出“禅茶一味”是宋微宗政和年间湖南石门夹山寺的圆悟克勤禅师。他潜心研究禅与茶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品味茶的奥妙,终有所悟,写下了“禅茶一味”四字。

“禅茶一味”因每人体悟不同,理解也多种多样。不妨在此作略解,供参考。

“禅也者,妙万物而为言,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然缘法察境,唯寂乃明。其犹渊池息浪,则彻见鱼石;心水既澄,则凝昭无隐”。这种“禅”,即是明心见性。“禅”关键在“悟”,慧能顿派禅法“一悟即至佛地”不历阶梯。悟者何也?悟心也。茶修与禅修,关键在于以茶、禅之修炼,感悟心灵,净化心灵。禅宗重悟,通过禅茶而开悟。“妙悟”者,悟之高妙也,故能“无法不缘,无境不察“,达到“妙观万物”的人生境界。

品茶在于“悟”,品悟自然,品悟人生;参禅也在“悟”,参悟佛理,参悟人生。因茶悟禅、因禅悟心、茶心禅心、心心相印、互融互摄、融为一体,无二无别,证入“禅茶一味”境界,亦即证入本有妙明真心,彻见本性,因而生起慈悲之心、怜悯之心、普渡众生之心。

“禅茶一味”的禅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史上的一种独特现象,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它是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

记者:禅茶文化博大精深。听说您在福鼎资国寺专职做二年义工,主要是推动禅茶文化,为什么有这个想法,能否分享一下?

陈世场:这个与我成长环境有关。我出生在福鼎硖门畲族乡青湾村,父亲务农,家境贫寒,以至于念高中都付不起学费,我父亲有种养一大坪福鼎大白茶,我母亲每年清明前后采后送去收购,累积一年收入有四五十元,用来付学费。因一坪茶园收入,支持我读完高中,再考入大学财经专业。因此,我深感茶对于农民增收与脱贫的意义十分重大,立愿有机缘时一定要为推广茶尽点力。2009年初,受福建省佛协副会长、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邀请,我欣然同意受聘资国禅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一职,除研究禅茶文化之外,主要任务是筹备召开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

记者:请介绍一下世界禅茶文化交流的缘起及情况。

陈世场:当我获悉第四届世界交流大会将在福建召开的消息时,我委托邱立忠先生去武夷山邀请著名禅茶文化专家邵长泉先生到福鼎,探讨在福鼎召开世界禅茶大会的可能性。邵长泉先生来福鼎考察后,认为福鼎佛教文化与白茶文化底蕴深厚,召开大会各条件具足,故请韩国国际禅茶文化协会会长,《茶的世界》杂志创协人崔锡焕等人来福鼎考察。最后确定大会定于2009年11月15日~16日在福鼎召开。

记者:请陈老师介绍一下大会盛况

陈世场:2009年11月15~16日,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以“缘结福鼎,茶和天下”为主题,是由中、日、韩、新、马等国参加的一次国际性茶文化交流大会,在福鼎资国寺召开,外国嘉宾近二百人。参加会议有韩国国际禅茶文化研究会长崔锡焕,台湾茶协会长、佛法山开山宗长圣轮法师,日本茶汤文化研究会会长仓泽行洋、台湾中华茶文化学会创会理事长范增平、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当代茶圣吴觉农儿子、外交家吴甲选先生等著名茶学界名人,盛况空前。当月15日下午,来自8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个禅茶文化社团代表联合发起成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一致在此论坛《章程》上签名,并通过了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纲领性文件《太姥山宣言》,确定福鼎资国寺作为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会址。为纪念此次盛会及设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之盛事,第四届禅茶文化交流大会秘书长邵长泉先生欣然写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碑记》,刻字立碑于福鼎资国寺内大门左侧。大会盛况及禅茶文化传承情况,我们引用邵长泉先生《碑记》来了解一下——

《世界禅茶文化论坛碑记》:云梳太姥,浪遏董江。禅悦福鼎,茶和世界。时逢中华盛世,岁在己丑三秋。汉文化圈禅茶界群贤毕至,海众齐臻。僧俗仝乐,人天赞礼。共襄茶禅盛举,同证禅茶一味。伏惟茶之为饮,发乎神农始祖。茶之为植,源于蒙顶甘露。茶之为道,肇于陆羽皎然。茶之入禅,传于赵州从谂。茶禅一味,始于园悟克勤。唐宋以降,茗香随禅风东渐,禅法依茶味远播。高丽扶桑,普沾法益。琉球南洋,遍享法喜。上升茶道,下化茶俗,高尊茶礼,广演茶艺。花开五叶,法乳三千。诸法无我,茶禅有脉。抚今揽昔,万流归宗。禅融儒释道,茶蕴正清和。能所相依体用不二。扬禅茶之清尚,促汉域之大同,实乃感恩自然,和谐世界之盛事也。

值此首届中国太姥山资国禅茶文化国际研讨会暨第四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召开之际,中国两岸三地、日、韩、新、马诸国禅茶界共同发起成立世界禅茶文化论坛,设永久会址于斯。幸甚至哉,欣然为记。

记者:听陈老师讲述,禅茶文化深远流长,博大精深。禅茶文化重在传承与宏扬,福鼎有缘设立“世界禅茶论坛永久会址”是福鼎茶文化建设的大事,希望禅茶文化传承能在福鼎生根发芽。

陈世场:禅茶文化的精神是“正、清、和、雅”,具有一种不同于哲学与伦理学的社会化功能。禅茶文化离不开人文关怀,离不开人生日用,离不开禅的关照与感悟,离不开茶的物化灵芽。从这个角度上看,将禅茶文化的功能定位为“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八个字上最为恰当,既理事圆融,又雅俗同归,具有在生活中普遍落实之社会意义。

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核心在于传承。圆悟克勤禅师书写的“茶禅一味”被绍隆弟子——日本禅僧荣西(一说是圆尔辨圆)带回日本,原本写给圆悟克勤弟子绍隆禅师(荣西是绍隆禅师弟子),后传到日本临济宗大师一休宗纯手里(这个大师就是动画片上《聪明的一休》孩童时原型)。一休宗纯的弟子村田珠光,他是日本茶道的开山鼻祖,将“禅茶一味”挂在自己茶室墙上,来客先向“禅茶一味”礼拜,以示对圆悟克勤的纪念与敬意。村田珠光终于悟出“佛法存于茶汤”——即“茶禅一味”之道,遂使日本茶道与禅宗之间有了正式的法嗣关系,开始了禅茶的法脉传承。禅茶文化成了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历史见证。

 

守护“稀密传承白茶古树”话传承

记者:青龙寺这株太姥山最大的白茶古树是怎么发现的?

陈世场:好,那我讲讲发现这株白茶古树殊胜缘起。

2014年4月20日,我带畲家白茶制茶师魏为健先生专程去太姥山诵读《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因缘而发现这株白茶古树的。

记者:我很好奇,春茶这么忙,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带魏总去诵这部经?

陈世场:我先介绍一下这部经。这部经藏文经名叫《圣大解脱经》,是藏传佛教三大解脱经之一。但这部经汉文本早就散佚失传,无法流通。近代日本学者在编纂《大藏经》时,分别从四处(主要是中国敦煌藏本)授集到经文的绝大部分内容,经整理校勘后连缀成文,收录在《大正藏》,很少引起人们的注意。

2000年2月,在北京雍和宫拉西仁勤喇嘛启发和指导下,仁人志士开始寻找汉文本工作。先是在中国佛学院图书馆找到汉文本的手抄本,再找到了《大正藏》收录的这部经,但遗憾的是这部经独缺中卷三千五百字左右的经文。在焦急踌躇之中,寻找经文志士于北京法源寺房山石经编委会,在法映法师的帮助下找到了这部经的拓本。不可思议的是这部经的拓本内容仅有中卷前三页,没有多余内容,恰好将《大正藏》中所缺的三千多字基本补齐,这三个碑文拓本,好像专门为补齐经文而准备似的。古代先贤大德们为藏经洞而付出的心血,泽披着我们,让汉文《圣大解脱经》重现天日。汉文本经名全称是《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

这部经的缘起感人泪下,是释迦牟尼佛去娑罗树涅盘途中宣讲的,佛说此经是比佛更难值遇。释迦牟尼佛历劫修行,仅仅得闻一次经的名字,并未得见此经。而后,他又经多劫修行,终于定光佛时才闻得见此经,并得到授记。若人受持此经,就能除灭一切烦恼重罪,绕益众生,功德无量,十方佛土,随意往生。同时见此经等同见佛,受佛加持。

我介绍了这部经殊胜后,你就知道为何要带魏总诵此经了。

记者:是不是诵经时发现了这株白茶古树?

陈世场:我到太姥山新月宾馆时遇到了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刘桂成先生,他是太姥山管委会工作人员,在太姥山工作三十多年,是培训导游的资深老师。当他得知我们来太姥山诵经之意后,带我们到宋代理学家朱熹住过的璇玑洞寺。到寺后,寺内寺外晒满白茶。见此情景,我请刘老师帮个忙,要他帮助我在太姥山移个野生大白茶树,稍大点,让我带回去种在房子边上。刘老师很认真地说,我知道有一株很大的白茶古树,虽没有对外报道,移是不行了。我一听是白茶古树,喜不自胜,要他立刻带我去看。刘老师也很欢喜,带我们步行到青龙寺。

当我们步行到青龙寺见到这株白茶古树时,立刻惊呆了:这株五米多高白茶树,分五个干枝,树冠直径六七米,从未见过这么大的白茶古树!当时就生起要好好保护这株白茶古树的强烈愿望!

记者:这株白茶古树为何命名为“中国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

陈世场:这株白茶古树在青龙寺,我们与住持商讨如何保护好这株古树后,成立白茶古树保护筹委会,由我总负责。我们征求茶业界、茶文化界、佛教界及社会知名人士保护方案及命名意见,最终定名为“中国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于2014年7月11日开启白茶古树保护仪式。福建省佛协副会长,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为白茶古树书写定名,并刻在四米高的木柱上。

记得当时贤志法师在方丈室,书写白茶古树定名时,当写到“稀密”两个字时,微笑着来回踱步,口念“稀密”“稀密”几分钟才落笔的,或许这本身就含有“稀密”之意了。

“中国太姥山稀密传承白茶古树”这个定名,简释字义是:“中国太姥山”是白茶古树所在地,也是“中国白茶山”所在地,又是白茶发源地。“稀”是稀有难得之意,“密”是密制、密传之意。“传承”两字,这株白茶古树承上启下之意,她是上代母树孕育而来,又承载繁衍下一代的任务。在茶文化上,因这株白茶古树在太姥山,她承载太姥娘娘慈悲利众思想,我们茶人应该传承下来,让它代代相传。

记者:陈老师想通过保护这株白茶古树,来宣扬白茶文化的?

陈世场:有这么个想法。通过宣传白茶文化,让大众了解白茶,饮用白茶,收藏白茶,提高福鼎白茶知名度,为福鼎茶农增收服务。同时提醒茶人要制作正宗的福鼎白茶,不做假茶,坚持正宗正统、质量第一,同时守住底线,不忘太姥娘娘济世利民的初心,让制茶工艺、道德、文化一脉相承。

记者:您是福鼎白茶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请您为我们介绍一下中国茶文化。

陈世场:好的。茶文化从广义上说,分茶的自然科学和茶的人文科学。从狭义上说着重于茶的人文科学,主要指茶的精神和社会功能。我们常讲的茶文化往往偏重于人文科学。

陆羽《茶经》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中国第一部中药医书《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荼就是茶,可见三皇五帝时期就知道茶的妙用了。有人指出,神农用茶作解毒之药,当时科学水平低下,应该用的就是自然晒干的白茶。鲁周公是周朝周文王儿子,周武王弟弟,他辅左周成王,推行德政勤政,招览天下贤才,天下大治。“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鲁周公当是推行茶文化的第一人。

晋朝史学家常璩所撰《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灭纣时,参加征战的巴蜀等南方小国部落把茶作为结盟约好的贡品,敬献给周武王,可见当时茶非常珍贵,民间尚未普及。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西周至春秋中叶)里有“谁荼苦,其甘如荠”,意思是谁说茶苦,它的味儿就像荠菜一样,初入口有点苦涩,但回味是甘美的,这显然将茶上升到文化了。

两晋文学家郭璞注《尔雅、释木》(出于战国至两汉),“今呼名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茶”从“荼”分离出来,走出独立发展之路。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文化逐步普及社会各阶层。两晋南北朝时,帝王贵族敛财成风,社会以夸豪斗富为荣。在此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出现陆纳、恒温以茶代酒之举。

南齐世祖武皇帝很喜欢茶,崇尚节俭,下诏死后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即可。可见,茶文化开始深入人心,其社会化功能越发显著。

此后,到了唐代禅宗大兴,茶文化勃然兴起,宋代更为盛行。明清传承,以至于现代,不说你也清楚。

记者:陈老师,我也喜好白茶,您是白茶文化专家,请问如何收藏白茶。

陈世场:近几年来,白茶热起来,白茶投资收藏也被看好。白茶收藏因人而异,不好划定,但我从个人收藏经验上说,要重视四个方面因素,即品质、品牌文化、年份、价格。

品质:选原料、工艺、储存三方面上佳的

品牌文化:选认真做茶有文化内含品牌

年份:一般选五年内白茶

价格:不贪茶叶市场便宜货

记者:听说您收藏的白茶有些不卖是为什么?

陈世场:有些白茶来源特殊,不是用来卖的。比如,世界禅茶交流大会开幕期间百僧供天法会主供品是福鼎白茶,资国寺为此特制八百个白茶禅茶饼(原料为2007年高级牡丹)供天。贤志法师赠送结缘用去300饼外,剩下500饼于2011年送给我(我付成本费),收藏此款白茶,等于收藏见证这段历史,无比珍贵。这珍贵白茶禅茶饼,只给有缘人收藏分享不外卖。又比如,我们在太姥山密林里采的野生白茶,品质超好,简直无与伦比。按传统制茶流程制作后,我们命名为“一泡即大千”。广州六榕寺住持法亮法师一弟子曾想用十万元买一泡“一泡即大千”,供养法亮法师(他喝过),我拒绝了。我想用“一泡即大千”表达白茶文化特质精神:不是所有的白茶可以用钱买到的,特别是那些具有特殊人文价值的上好白茶,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有的可视为无价之宝。

记者:陈老师,今天您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福鼎白茶及禅茶文化课,有机缘我还要请您给我讲白茶知识。我知道您曾在福鼎职专授课《投资学》好几年,投资方面应该有独到见解,届时我在白茶投资收藏具体操作方面请您多指教。谢谢您!陈老师!

(未署名图片陈世场提供)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fdxw/2018/0210/750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