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生活频道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开放道路测试 无人驾驶离我们还远吗?

智能网联汽车进入开放道路测试 无人驾驶离我们还远吗?

1日下午,伴随着一声鸣笛,来自上汽集团与蔚来汽车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驶上了著名“汽车城”上海嘉定区的博园路。这标志着国内首批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车辆正式进入开放道路测试,也是国内首次明确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路段。

消息一出,引发网友关注和热议。这是否代表改变人们生活出行、且安全合法的无人驾驶,将离我们渐行渐近?

上海率先步入开放道路测试

1日上午,全国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在上海发放。据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黄瓯介绍,根据上海市道路交通实际情况和第三方机构对相关道路的评估,在嘉定区划定了安全性高、风险等级低的5.6公里道路,作为上海市第一阶段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

另外,根据第三方机构测试试验和专家组评审,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推进工作小组审核通过,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获得第一批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号牌,获得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的资格。

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家公司研发的智能网联汽车从位于嘉定的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科普体验区发车,在博园路展开首次道路测试。

“坐在汽车驾驶位上的可不是一般驾驶员,他们驾驶技术好、心态稳定,可以称得上‘老司机’,而且受过专业培训。万一遇到危险情况时,能做到立即干预,保障驾驶安全。”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荣文伟说。

记者了解到,为了确保安全,申请道路测试前,测试车辆须在第三方机构指定的封闭测试区内,按照测试评价规程进行相应测试项目的实车试验,每个测试项目有效试验次数不少于30次,测试结果达标率不小于90%。

另外,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政委曹光毅表示,如果在测试期间发生交通违法行为的,将由违法行为发生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按照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律规范对测试驾驶人进行处理。测试驾驶人或者测试主体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更多企业、更多路段将进入测试

自动驾驶是提升道路交通智能化水平、推动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但自动驾驶汽车要告别实验室,实现规模化商业生产、销售,道路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总经理张程告诉记者,与封闭测试区不同,开放道路是更加自然的交通环境,受到的挑战将更多,比如不可确定的人流、车流,以及高楼林立下传感器的信号接收等,大量数据采集有助于更好地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在他看来,智能网联汽车只有从封闭测试区到开放路段,才能准确掌握其性能、可靠性、安全性,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而不断改进和完善技术,减少乃至避免上路之后给社会造成的危害。

蔚来汽车副总裁黄晨东也表示,蔚来此前在美国获批道路测试,但是基于国内外的交通规则、交通人流和车流不一样,所以在上海也积极申请参与测试。接下来,国内只要是有发放测试号牌的城市,蔚来都会积极申请。因为只有通过更多真实交通环境记录的数据,才有助于发现问题、改进技术。

据了解,除了上汽集团和蔚来汽车,第二批企业正在积极准备,计划近期申请道路测试。

荣文伟表示,下一步,示范区将根据产业技术进步需求,结合道路风险评估等综合考虑,逐步将道路测试范围拓展至嘉定区安亭镇全镇区域,并有序开放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测试路段。

上海嘉定区区长章曦表示,嘉定已聚集各类整车和零部件企业300多家、专业人才3万多名、研发机构100多家,并具备了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开放道路测试的基础条件。之后,将不断完善道路测试环境建设,为研发机构、汽车企业提供成熟的测试研究环境和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中国的无人驾驶还有多远?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进入创新转型发展的新阶段,迈向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无人驾驶车作为未来生活的“第三空间”,无疑成了科技界的“宠儿”。

不仅是传统汽车品牌紧跟科技革命,“万物互联”下,一些IT巨头也抢抓热点。比如在巴塞罗那2018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英特尔展台上的5G自动驾驶汽车,去年12月已经在东京街头完成了无人驾驶实测。另外,韩国SK电信的无人驾驶汽车今年2月5日进行了实际测试,计划2022年前后推向市场。

开放道路测试,是产业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从研发测试向示范应用和商业化推广转变的重要助力。

智能网联汽车要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其无人驾驶,离不开多方支持。除了技术储备,尤其需要一些行业标准以及法律保障,比如,无人驾驶车如何识别交警指挥手势,电动车乱穿马路导致的碰撞,责任如何认定及处理等。

整车咨询开发和测试企业米拉中国董事、总经理鲍杰表示,各国对无人驾驶的法律监管不同,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国内外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差距。比如英国比较宽松,无人驾驶车不需要特许驾驶证。

相比之下,我国尚无明确法规,不乏有车企“打擦边球”甚至违规进行“黑路测”的情况。

“真正要实现松开人们双手双脚的无人驾驶,可能还有一段时间,至少要经过多年的大规模测试、验证,慢慢过渡,希望政府、舆论能给予试错空间,一起来完善这个新领域。”黄晨东说。(记者龚雯 周蕊)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shpd/qc/2018/0320/781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