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柘荣新闻 柘荣乍洋乡:开对“药方” 才能拔掉“穷根”

柘荣乍洋乡:开对“药方” 才能拔掉“穷根”

宁德网消息 (记者 叶陈芬 陈小妹 通讯员 袁倩倩)  3月24日傍晚,在柘荣县乍洋乡前楼村的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郑守道正在围观其他人下棋,并不时和旁人聊着天,脸上的笑容惬意而满足。

“白天到田里照看太子参,收工后就到这里下下棋、放松放松,别提多自在了。”但在两年前,这种生活对郑守道来说却是奢望。因为儿子身患精神病,郑守道的生活长期处于困窘之中,儿子的医疗费用、家庭的重担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他感慨道,精准扶贫的到来真的是一场及时雨。

2015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村两委根据郑守道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帮扶措施。孩子生病,帮忙联系好的医院,送去治疗;知道他肯干,介绍其到新九龙农业开发公司务工,每天150元工资;提供农业发展资金9000多元,种植太子参1.5亩、茶叶3.5亩……多种经营多种收入,2017年4万多元的收入让郑守道顺利脱了贫。

在乍洋乡,像郑守道一样如愿脱贫的贫困户还有很多。该乡是柘荣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但到今年初,乍洋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已经从144户545人下降到4户13人。脱贫攻坚、任务艰难,乍洋乡为何能取得如此成绩?便在“精准”二字。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牵牛要牵牛鼻子”。精准扶贫,除了精准识别贫困人口、贫困原因,了解贫困户想干什么、能干什么,还要梳理本地区的优势,知道各村适宜发展什么、不适宜发展什么,走出一条符合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特色致富路。

乍洋乡的优势在哪?该乡是柘荣县的传统农业大乡,茶叶、油茶、毛竹等农业资源丰富。同时还是 “国家级生态乡镇”,拥有古民居、十里翠竹、原生态峡谷、历史文化遗址、国家AAA级景区九龙井等优越的旅游资源。乍洋乡致力把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为全乡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内生动力。

农旅推动。依托整个乍洋乡的自然、人文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效带动扶贫户生产经营。农旅区域年游客量达10万人次,吸纳34名贫困户就业,带动8家农户经营农家乐,旅游兼职56人,扶贫户平均月创收2580元。

村企联动。将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户联系,鼓励贫困户将耕地、山地、林地流转到农业企业规模经营,吸纳贫困户就地就业。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600余名群众实现年收入上万元。

大户带动。在每个村培育1至3名带富能人,每人联系帮扶2至4名贫困户,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效益联结机制。目前,全乡共有20名带富能人,共联系帮扶40名贫困户,人均年收入约8000元。

走进溪口村,只见潺潺溪流绕村而过;古城墙、古牌坊、古民居错落有致,在群峰环抱、绿树掩映中若隐若现。自从两年前,溪口村成为柘荣最先启动的一个摄影旅游点后,其优美的自然生态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让众多摄影家及游客纷至沓来,每年游客超万人。

贫困户袁梦桃没有想到,溪口村悄然升温的乡村旅游能让他顺利脱了贫。因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和类风湿性疾病,他不能从事强度高的体力劳动。2016年,村两委看见乡村旅游发展带来的商机后,鼓励袁梦桃养起了土鸡,并提供了帮扶资金。“去年我养了100多只土鸡,到了周末、节假日等旅游旺季,土鸡都供不应求,去年仅这项收入就超过2万元。”袁梦桃掰着手指算着账,满脸喜悦。

因地制宜、因户制宜的精准脱贫带来新生活。“今年,针对已脱贫的贫困户,我们继续在政策上给予帮扶,配套资金扶持产业发展,跟踪脱贫后发展方向,确保不‘返贫’。针对尚未脱贫的贫困户,加大扶贫力度,从政策、资金上给予充分优惠,争取重疾和特殊病种补助,或采取兜底措施进行脱贫。”柘荣县副乡长游文颖说。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zrxw/2018/0330/792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