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新闻频道时评 “敬”与“忠”

“敬”与“忠”

宁德时评(康怀德)“在我的课题组里,学生才是上帝。”一位名满天下的科学家,竟把学生当成上帝,是因为心中有“敬”。敬学生、敬人民、敬天地万物,所以他把“忠”做到了极致——“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甚至不惜生命。

53岁的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植物学家钟扬离开了我们,可他毕其一生去践行“敬”和“忠”, 去标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高度,无愧是人民的科学家。

《说文解字》讲:“忠,敬也”“尽心曰忠”。“敬”与“忠”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儒家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之一。

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人有了敬畏,才有自律。无论是领导干部,抑或平民百姓,严私德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严格约束自己的操守和行为,心存敬畏。一个缺乏敬畏敬爱之心的人,必定冷漠放纵、利令智昏、恬不知耻。

从官员出问题看,一些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大多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敬”上,不敬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不敬国家与人民,不敬党章国法。

中国传统文化把尊敬父母视为孝行的最高层次,并推广到社会,乃至整个自然界,爱天下人,谓之大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所展现的就是这种慈悲敬爱。所以,人可以没有宗教信仰,不怕鬼神,但绝不可以无“敬畏”。而“敬”的养成,要坚持慎初慎独慎微慎欲,从一点一滴做起,这完全符合古之仁人倡导的“诚意正心、修齐治平”这一次第。

《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说:“天下至德,莫大于忠”。 忠,有两层重要的含义,一者心在中间,不偏不倚,合情合理;二者忠诚担当。

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一个人为人做事要公平正派,中规中矩,不要搞歪门邪道,钻牛角尖,否则德不配位,贻害无穷。我听一位老电机人说,六七十年代有一名电机厂的仓管员,他夏日午休时,前后左右架设四台电扇,在空调罕见的年代,可谓奢华之极。不幸的是不久他得了严重的风湿病,后来瘫痪了。这就是典型的过犹不及的案例,为政以德,切不可以此为例,不然身败名裂不说,肯定也为害一方。

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一个人能够真正爱父母、爱家庭、爱社会,也一定是忠臣,一定会明大德,因为忠臣的忠诚是内心的信仰,是精神的高地,是力量的源泉。钟扬10年自主进藏开展科研,更是中组部第六七八批援藏干部,为了扎根西藏,奉献西藏,他自学藏语,钟扬说:“没人规定援藏干部要学藏语,但是用藏语,是表达尊重的最好方式。”这是何等的忠诚啊!

忠诚更是担当,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时挺身而出、胸怀天下、视死如归;在自身的得失与国家的利益相冲突时,能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高高举过头顶;在是非曲直、美色名利诱惑面前,不偏不倚、不为之所动。“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真实写照。如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谷文昌“不带私心干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w/ndwp/2018/0510/8325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