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古田新闻 “退”来一湾清水 “转”出一片蓝天

“退”来一湾清水 “转”出一片蓝天

14

镇技术人员指导农户种植西瓜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赵巧红 郑雨桐 通讯员 杨远帆 文/图)夏至时节,天高云淡。古田县黄田镇村里村,一条干净的乡间小道直通各户农家小院,漫步其间,心旷神怡。

而几年前的村里村是全县养猪密度最大的区域,由于当地农民大都采取零散直排式养殖,缺乏规模标准化养殖实力,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变化始于一年前——

蜂拥养殖 污染加剧

黄田镇村里村位于闽江边,过去,仅有一条水路与外界相连。

2005年,村里村村道开通,316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方便了,村民们便开始谋划发展产业。”村里村党支部书记吴振平告诉记者,由于毗邻南平,不少村民便开始效仿邻村,发展生猪养殖业。

短短几年,全镇18个村(居)中有14个村(居)建有生猪养殖场,零散的生猪养殖迅速取代传统农耕种植,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养殖给当地村民带来收益的同时,也污染了环境。渐渐地,村里村的环境变差了,曾经的优美环境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脏乱的村容村貌。

“村内的小溪有许多污染物,水质遭到了破坏。”“每到晚上,我们连灯都不敢开,蚊蝇比较多。”……采访过程中,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控诉”着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

一些村民甚至因难忍刺鼻气味而举家外迁。吴振平坦言,当时在村的近100户村民中有八成都是生猪养殖户,许多非养殖户意见很大,那几年村里矛盾纠纷明显增多。

全力攻坚 加快拆迁

2017年,黄田镇积极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猪养殖场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六条措施的通知》精神和《关于开展古田县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战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完成不符合规定的生猪养殖场拆除任务,严厉查处生猪养殖违法行为,推动闽江流域及其支流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

随后,一场生猪拆迁攻坚战在黄田镇打响。 

“当时,我们将全镇划分为若干片区,各片区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每个生猪养猪场确定一名镇干部职工负责,通过包片包场包户的方式,层层分解任务,确保整治任务落实到位。”黄田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拆迁过程中,凡是涉及非法占用耕地、林地,位于国道边、省道边、县道边、村庄边的,流域沿线养殖场出现污水直排现场的,创建“美丽乡村”的村辖区的养殖场必须率先拆除,且县里对拆除的养殖场面积给予养殖户补助100元/平方米,有环保设施的(通过环保验收),再给予养殖户每平方米30元补助。

另一方面,为加强生猪销售信息交流沟通,由县第二核查组农业局干部和镇有经验的农业干部成立了专门卖猪协调小组,并建立微信群及时沟通,确保生猪销售渠道畅通,解决养殖户后顾之忧。

刚开始时,有的养殖户不太理解,抵触情绪强烈。“尽管拆除栏舍等损失巨大,但是作为村干,必须要给农户带好头。”吴振平说,那年他低价卖出了自家50头生猪,成为村里村养殖场拆迁第一人。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各拆迁工作组夜以继日,全镇117家养猪场于2017年10月中旬全部拆除。

转变观念 绿色发展

猪场拆了,养殖户如何重新打开致富路?

去年9月,古田县出台《古田县促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退养人员转岗转产就业八条措施》,提出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就业岗位培训、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支持转岗创业就业、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等八条措施,进一步加大古田县畜禽养殖退养人员转岗转产就业的扶持力度,巩固畜禽养殖污染集中整治成果。

“尽管心里不愿意,但还是要积极配合政府政策。”吴昌识告诉记者,仅仅两天时间,他家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养殖场被拆除,存栏量800多头的生猪以极低的价格出售,损失近30万元。

猪圈拆除,转产转业势在必行。吴昌识在今年春天又种起了西瓜,干起了老本行。“政府鼓励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像我们这样退养转产的养殖户给予每亩1000元的补贴。”眼下,正值西瓜收获季节,几天前已有外地客商进村收购,种植户们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一年来,各种特色农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黄田镇冒出。

环境变好,不仅造福了当地百姓,也为发展厚植了生态优势。像吴昌识这样的村民不在少数。年逾五旬的退养户吴永贵正踌躇满志新一轮创业,他流转了60亩土地,种上脐橙,这是他的绿色生态产业梦想。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gtxw/2018/0712/9044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