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霞浦新闻 霞浦柏洋乡:让葡萄变成致富“金串串”

霞浦柏洋乡:让葡萄变成致富“金串串”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茹捷 通讯员 陈清)7月26日一大早,霞浦县柏洋乡董墩村的葡萄种植户刘程灿便早早来到葡萄大棚内忙着套袋。今天他将完成1万个以上的套袋,强度不小。为此,他还特地请来了同村的种植户董翠华来帮忙。

作为村里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葡萄种植户,刘程灿坦言,这些年种植葡萄给他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刘程灿是村里最早一批吃“螃蟹者”。2003年,他在自家田间种下了1亩多葡萄。但开拓者的道路多是曲折的。这次尝试的回报是连续两年葡萄的亩产都不足700斤。“量太少,品质也不好,亲朋好友送些就没了。”刘程灿坦言,当时的失败主要是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造成的。

2010年,一家福安的农业企业看中了柏洋的自然条件,引进福安巨峰葡萄品种,在董墩村试验培育高山晚熟新品种。眼热的刘程灿决定再试试。与上次有所不同,这次刘程灿的再“出发”得到了镇里农业技术人员的帮助。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刘程灿这才知道原来葡萄的种植过程中,在施肥、套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道道还真不少。更重要的是,他从技术人员那了解到,建造大棚可以使葡萄产量更高、质量更好。

2013年,刘程灿的大棚开工建设。在乡农技站的帮助下,刘程灿还申请了设施农业补助。一亩的钢架结构葡萄大棚造价1.2万元,政府补助了近一半。这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刘程灿来说,无疑是极大的支持。

有了技术,再加上设施农业的助力,刘程灿的葡萄之路越走越顺。去年刘程灿的大棚葡萄亩产达到了1250公斤左右,32亩葡萄就为他带来了20余万元的纯收入。为此,今年他又新建了8亩大棚种植葡萄。

在董墩村,像这样通过葡萄走上致富路的并不只是刘程灿一人。据了解,目前董墩村共有105户村民种植葡萄,种植规模近千亩,去年产值900万元左右。

地里刨金,发家致富。葡萄种植的巨大收益也吸引了大量外出青壮年重新返乡务农。“早些年,务农收入低,村里的青壮年9成以上都选择外出务工。这些年,随着葡萄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选择回到村里。”刘程灿说。

董翠华的丈夫刘金发便是之一。早年,刘金发在福鼎的一家板材厂打工,虽然工资不低,但长期背井离乡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前两年,看到村里葡萄产业蓬勃发展,在董翠华劝说下,刘金发辞去工作回到村里,与妻子一同种植了6亩多葡萄。除了照顾自家的葡萄,勤劳的董翠华有空还会到周边葡萄大户那打打零工。“一年几万元肯定是有的。”谈到目前的收入,董翠华很是低调地说。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该村返乡从事葡萄种植的青壮年已达50多人。

立足生态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据了解,作为霞浦较为偏远的山区乡镇,柏洋乡从山林田野中“动脑筋”,打造葡萄产业便是其中一项尝试。按照“政府推动、科技支撑、突出特色、提升质量、注重效益、扩大规模”方式,近年来,该镇大力推进葡萄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着力培养龙头企业,延伸葡萄产业链,推进葡萄产业健康发展。目前,葡萄已成为该乡的主导产业之一。去年,全乡共种植大棚晚熟葡萄6000多亩,年产量7000多吨,年经济效益达7000多万元。

“下一步,乡里还继续围绕‘着眼大发展、创建大品牌’这一思路,充分发挥柏洋乡葡萄产业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加快建设优质高山葡萄生产基地,做大做强葡萄产业。同时,将葡萄种植与生态观光旅游相结合,采取“农业+旅游”的模式,延伸葡萄产业链,把柏洋高山葡萄打造成霞浦著名水果品牌,使葡萄成为群众致富的‘金串串’。”该乡党委书记林鸣介绍。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xpxw/2018/0802/92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