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辟谣平台百科常识 七夕敢去玩吊桥吗?你必须知道的“脱单心理秘籍”

七夕敢去玩吊桥吗?你必须知道的“脱单心理秘籍”

七夕情人节源起中国古代著名的“牛郎织女”神话故事,至今仍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传统节日。其实许多人不知道的是,爱情有因果,恋爱有技巧,在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中就蕴藏着不少心理学要素。今天,人民网科普中国联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为大家介绍七夕成功“觅得有情人”的“恋爱心理秘籍”,一起来看看吧。

“首因”留下“恋爱初印象” “近因”铸就“追爱黄金期”

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认为,人与人第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往往会在对方的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种心理现象就被称为“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不难理解,在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中,牛郎对织女一见倾心,正是“首因效应”起了作用。

美好的“初印象”固然重要,但并非是产生爱情的唯一途径。织女就是在慢慢的接触中了解牛郎,并坠入爱河。洛钦斯把这一接触的“黄金阶段”中产生的感情成为“近因效应”,即在与人的交往中,一个人最近的表现在对方脑中形成的印象最为深刻。因此,如果你并没有把握让对方在七夕当天对你一见倾心,那么就一定要珍惜接下来临近七夕的几天时间,让对方慢慢接受你。

邀约学会“登门槛” 地点最好选“吊桥”

你已经成功邀约七夕的过节对象了吗?如果还没成功,不妨学习一下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提出的“登门槛效应”,即像登门槛一样发起邀约,由易向难,先提出一个较小的、较易完成的要求,在实现了较小的要求后,对方更容易卸下心防,接受更大的要求。

至于约会地点的选择,首推“吊桥”,这是由心理学家阿瑟·阿伦经过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该实验中,让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站在较高的悬空吊桥上,等待并向经过的男性提出简单的问题,并给对方留下电话。然后,在另一座横跨小溪但仅有10英尺高的普通小桥上再次“如法炮制”该实验。结果显示,走过吊桥的男性普遍认为实验中的女士很漂亮,并且一半的的男性给该女士回电联系,但是从小桥上经过的男性受试者中,只有两位给女性回了电话。

以上就是著名的“吊桥效应”,也就是说,人在摇晃的“吊桥”上不自主的心跳加速,会让人体机能误以为是对身边异性心动反应,因此这一微妙的心理现象用来选择七夕约会地点再好不过。

“烛光晚餐”最浪漫 学会“多看效应”

要想完美的度过七夕这个浪漫的节日,人们应该学会营造浪漫的气氛。心理学家指出,光线昏

的地方更易使人们产生恋情。在光线比较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清对方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昏暗的浪漫氛围能让两个人的心贴得更近,如果再送上能够打动对方的七夕礼物,想必约会双方的亲密指数将会直线上升。

此外,不论是白天的“吊桥约会”,还是晚上的“烛光晚餐”,约会者都应该注重“多看效应”。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查荣茨把不同的人物照片采用不同的频率呈现于被试者面前,考察被试者对照片中人物的喜爱程度。结果发现,看到照片的次数越多,人们对于对应的人物就越喜欢。因此,七夕约会时,让对方多看看你的照片,也能悄无声息地增加彼此的好感度,达到“多看两不厌”的美好境界。

作者:心理服务基层科普讲师马帅

本文由中国心理学会心理普及工作委员会研究院高文斌进行科学性把关。

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普及工作委员会供稿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2018/0817/943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