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乡村振兴 脱贫攻坚县市一线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奋进新时代 谱写新篇章

00e04c08da2e1d015e1717

天然空调城 李洪元 摄

00e04c08da2e1d015e3323

游客在晚熟葡萄棚下体验采摘乐 林志勇 摄

初秋的周宁,碧空如洗,气候宜人。

与舒适的体感温度成明显反差的是,在周宁大地上,从平地到高山,从溪流到沟渠,从城镇到乡村,车辆穿梭、机声隆隆、工人忙碌,大小项目开足马力、齐头并进,发展建设热潮澎湃涌动。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东洋溪生态治理暨景观提升工程、人鱼文化特色小镇产业项目、年产5.6万吨精密模具钢铸造生产项目、仙风山森林人家项目……一个个火热推进的产业项目、民生项目,犹如源头活水,为周宁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全县人民共享着加快发展带来的红利。

今年以来,周宁县按照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坚持在发展质量与效益上下功夫,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特点,全力以赴搭平台、兴农旅,补短板、惠民生,加快推进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建设,奋力谱写着新时代新征程的壮丽篇章。

打造农旅联姻新光景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周宁县纯池镇庭洋中村,从空中俯视,一顶顶弓形大棚连绵成一片白色的海洋;在棚中,一串串紫红欲滴、如玛瑙似的葡萄挂满枝头。

近日,果农詹惠金正在自家的葡萄园里忙着脱袋,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葡萄虽然还没成熟,就已经有客商上门订购了。”詹惠金说,葡萄生长期短、见效快,他家种的30多亩葡萄,每年可收入60多万元,让他家的生活条件极大改善。

在周宁县,越来越多的“詹惠金”通过种植高山晚熟葡萄,建起了新房,改善了生活。

近年来,周宁县立足生态气候条件和农业资源特点,加快发展高山蔬菜、晚熟水果、冷凉花卉等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高山云雾茶、高山马铃薯等传统产业。今年,该县还以实施乡村振兴为契机,制定培育“百千万亿”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到2020年实现特色现代农业产业行政村100%覆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000家,培育12个规模过“万”产业、8个年产值超亿元产业的“百千万亿”产业目标。

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政策扶持的力度不断加大,群众发展产业的信心也在逐渐增强。“再过几天就是采摘节了。今年我还准备再扩建20亩,配套一些旅游设施,让更多的人到我们的葡萄园自助采摘。”詹惠金说。

为了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周宁县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相结合,依托高山云雾茶、晚熟葡萄、冷凉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兴起了一批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生态餐厅、精品民宿等旅游业态,带动“美丽经济”发展。近年来,一大批返乡人员共发展农旅产业项目150多个,乡格里休闲农业园、浦源高盛蓝莓基地、玛坑千亩茶园等一批项目建成开放,迎来了农旅融合深度发展的春天。

与此同时,周宁县围绕“滨海亚高原生态旅游县”发展定位,聚焦全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与薄弱环节,点面结合,完善配套,丰富要素,加快推进。在鲤鱼溪景区,总投资1.5亿元的33个“四个一批”项目正在逐步推进,溪两岸的古民居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溪水正伴随着污水管网的建设变得清澈,人鱼同乐的场景在鲤鱼溪畔时刻上演。而在芹山天湖、云门畲村、古村楼坪等地,随处可见的是加快建设的热闹场面。

周宁县还注重全域旅游的人才支撑,建立“培养+引进+激励”的组合机制,制定旅游人才引进政策,开展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在全域旅游服务软环境上下足功夫,激发全域旅游发展新活力。

如今的周宁,春有鲜花醉游人,夏有亲水沁心脾,秋有水果挂满枝,冬有雾凇惹人爱,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业在农村不断开花结果。截至8月,该县接待游客98.12万人次,同比增长36.74%,其中乡村游游客63.83万人次。

 

00e04c08da2e1d015ea343

鲤鱼溪旅游活动引游客围观 叶罗彪 摄

建设中的环城北路 叶罗彪 摄

00e04c08da2e1d015ec945

描绘幸福民生新画卷

9月3日,周宁县新设立的狮城第三小学迎来了该校首批一年级新生。9月4日,周宁县环城路“白改黑”B、C段建成通行,大大改善了该路段周边3所小学、2所中学和1家医院的出行条件。投入使用一个多月的周宁县妇幼保健院,以全新的环境、先进的设备、暖心的服务迎来前往就诊和查询的群众……

今年以来,周宁县紧紧围绕群众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坚持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组织实施的一批民生项目相继竣工。利好消息的频频传出,赢得了群众连连点赞。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凝聚人心。近年来,周宁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围绕教育、文化、医疗、养老、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制定出台《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补齐民生短板实施方案》,推进总投资47.5亿元的77个民生补短板项目,目前已开工39个。今年,该县根据阶段性工作目标,组织实施28个为民办实事项目,进一步夯实民生基础。现如今,英才实验学校综合楼预计11月竣工,16所农村幸福院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0万元,城北停车场、环城路46个停车位正在紧锣密鼓施工……

据统计,今年1-8月,周宁县与民生相关的支出达86000多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48%。在改善民生的“答卷”上,周宁正在以真金白银的投入、实实在在的举措,用心用情用力书写“温暖”二字,着力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立足今年年初全县只剩12户贫困户45个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降低至0.03%的具体实际,周宁县制定出台《周宁县脱贫攻坚成果提质增效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千方百计增加贫困户收入、多渠道减轻医疗负担等8个方面20条具体措施,以确保全县贫困户精准脱贫、稳定脱贫、持续脱贫。

在脱贫攻坚中,周宁县积极探索实践多元化产业扶贫路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搭建“公司+银行+贫困户”“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平台,鼓励贫困群众以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参与务工、自主创业等形式实现增收。2017年以来,发放各类扶贫资金1300多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4301.5万元,确保了80%以上的贫困户依靠产业实现稳定脱贫。

除此之外,周宁县努力形成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扶贫新格局,发动县内外百余家企业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春风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助学、助医、企业挂村带户等主题系列活动。今年以来,县内外百余家企业(商会)共捐赠各类资金1839万元、物资价值81.8万元,对接扶贫项目17个,推荐贫困人口就业185人。

一项项民生新政、一桩桩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新画卷在周宁县徐徐展开,变成一句句暖心的话语:“现在出行方便了”“老年生活越过越幸福”……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上库景观效果图

演绎生态发展新篇章

“鲟鱼养殖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为了养好鲟鱼,我们在全国找了很多地方,最终让它们在周宁安了家。”近日,福建龙鳇鲟业公司负责人介绍,看中了周宁的良好生态,该公司在周宁钟山桥水库投资鲟鱼网箱养殖2.5万尾,养殖的规模、环境和品质在全国甚至全世界排名都是靠前的。

构建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让周宁成为产业集聚发展的“聚宝盆”,该县党委政府深耕不辍。近年来,该县深入实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三大工程,以“零容忍”的态度,坚持不懈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实施“清新水域”工程,开展城镇污染治理,5年来累计实施雨污水管网新(改)建107公里;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提升全县54条河流水质、水生态、水环境,加快建设东洋溪生态整治,赛江流域防洪二期、三期等重点项目。实施“洁净蓝天”工程,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绿色出行,全面拆除23家粘土砖厂、关停4家钢铁企业。实施“清洁土壤”工程,制定《周宁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加大污染源监管力度。同时,扎实推进省级森林县城创建工作,让“云端之城”绿色脉动。

一系列“组合拳”,成效显现。走在周宁大地上,流水潺潺,绿荫满城,清风阵阵,瓜果飘香,尽显生态本色。2017年至今,在全省58个县(市)级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周宁稳居第一。城区饮用水源李园水库一级保护区、省控断面芹山水库、市控断面七步溪口水质状况等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为抓住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为周宁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赢得的先机,该县突出重点,深入探索,持续前行,积极构建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不断营造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去年9月,该县建成全省首个政府投资小规模建设工程阳光平台,优化审批环节,提高办事效率,使项目全程“晒”在阳光下。2017年9月以来,政府投资小规模建设工程阳光平台共通过项目218个,涉及资金1.64亿元,不仅节约了资本、助推了发展,更排除了人情干扰、净化了政治生态。今年以来,该县还以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研究出台各类制度45项,不断加强和规范权力运行管理,以严密的制度推动更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该县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积极探索以培养平台、识别视角、选人重心“三个前移”为抓手的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鼓励和引导干部下沉到条件艰苦、矛盾复杂、任务艰巨的一线锻炼成长,着力提高干部驾驭工作和解决实际难题的能力。实行一线考察干部工作机制以来,10名表现优秀的一线干部得到提拔使用,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日趋成熟,在新时代中展示新担当实现新作为的氛围逐渐浓厚。(许孙月 郑文敏)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967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