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县市频道屏南新闻 文旅融合 启程“诗和远方”——屏南县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文旅融合 启程“诗和远方”——屏南县加快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宁德网消息(闽东日报记者 叶陈芬 陈薇 通讯员 甘叶斌 张尚瑶)

金秋传喜讯。

日前,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文创扶贫助推乡村振兴的屏南路径》出版,该书是“中共福建省委党校 福建行政学院现场教学系列教材”之一,立足于屏南县近年引入文创理念精准扶贫、振兴乡村的火热实践,梳理出一条富有特色的“屏南路径”。

该书的出版,是对屏南文创工作的肯定,也是屏南苦练内功、塑造文化之乡、打造文化产业的生动缩影。

在屏南,无论是风生水起的文创工作,还是那一段段厚重的历史名人典故、一项项惊艳世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个个擎动发展的文化品牌,极富特色的县域文化已融入这座生态之城的血脉里。

文化塑魂、旅游铸形。文化要传承,旅游是重要载体;旅游要发展,离不开文化的内核。近年来,屏南县依托众多古代文化遗存,以廊桥文化、甘国宝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为基调,把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文化旅游发展步入了黄金期。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6.97万人次,比增23.4%,旅游收入14.03亿元,比增44.6%。屏南县文旅融合发展战略铺陈开了令人艳羡的新画卷——文化的精彩、自然的秀美在此一一绽放。

坚定文化自信

提升文化旅游新内涵

古埃及蓝釉神像、古希腊古彩陶壶、古罗马陶瓶、波斯纪卡尚釉陶碗……前洋村“国风西行”程庸中外古陶瓷博物馆内,各式各样的精美陶瓷向参观者默默诉说着古文化的繁盛兴衰。

前洋古村,隶属于屏南双溪镇,距镇区16公里。这里风景秀丽,建筑生态保持完整,山水人文格局别致。早在道光年间,该村精细的竹编工艺就远近闻名。后因地理位置偏远,村民大多外出谋生。曾经常住村民700多户,现只剩50多户驻守村子。村内民居陈旧,大多年久失修。

“青山绿水环绕,村庄朴质幽静,尤其村背后那一大片的萧萧竹林,娴雅清丽,这种乡土血脉早与尘嚣日上的大都市分崩离析。” 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导师张勇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古村的面貌。

张勇和专家团队先后完成了《前洋古村基建策划书》、修葺包括张氏宗祠在内的部分古宅、利用竹子对村庄外观进行改造、组织老蔑匠制作大型竹编工艺的公共艺术装置,恢复与拓展当地的竹文化产业。在当地政府的重视扶持下,他和知名学者、古陶专家程庸等人联手,通过邀请国际知名艺术家驻村创作、举办国际文化艺术节活动,以及打造宋文化馆、自然博物馆等,将各种文化艺术要素植入前洋,推进村落文化复兴和艺术创新。改造一新的前洋古村“惊艳”世人。

屏南拥有258个与壮美山水和谐交融的传统古村。这些传统古村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乡土历史的活化石与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无不体现着当地的传统文化、建筑艺术和人居空间格局,反映着村落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关系。

同时,该县还手握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木拱廊桥文化之乡”“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 “中国红粬黄酒之乡” “中国本草养生文化之乡”等“国”字号招牌,拥有木拱廊桥、武术、戏曲等民俗技艺,这些均是屏南浓厚文化底蕴的绝佳注脚,亦是这个山城灵动的魅力所在。

如何挖掘保护传承这些文化“瑰宝”?屏南妙招频出——

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传承、申报方面,早在2002年,屏南县里成立了地方戏研究办公室,专门从事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之后又上升为县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办公室,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任组长、宣传部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几任领导,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申报工作。屏南文化遗产保护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在传统村落的开发利用方面,屏南县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建设美丽乡村,开发乡村旅游。特别是2014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传统村落保护开发作为全县七项重点工作之一全力推动,并拨款100万元作为文创经费。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县政协、县纪委等主要领导及其他县委常委,分别牵头挂钩一个传统村落,组织保护和开发工作。

在资金和政策保障方面,屏南县成立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办公室,调整充实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县主要领导分别牵头挂钩一个传统村落,同时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文艺精品扶持奖励办法》等指导性文件,每年安排专项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

一项项技艺被传承、一个个村落被复兴、一段段历史被记忆……成绩的背后,是从政府到普通百姓的不懈努力。

62岁的郑福顶原在县城工作,退休后回到康里村参与筹办了5届民俗文化节、3届春晚;旅美华侨郑观喜夫妇,连续多年组织美籍华裔青少年到康里开展夏令营和支教活动……以他们为代表的一批乡贤的回归,带动起村民对本村文化的珍视与热爱。

现在,康里村因为端午民俗、春晚而名声在外,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孩子们因为每年可以和外国学生交流,村民也愿意让孩子们留在村里的学校读书,村里人气越来越旺。

 

放眼全域旅游

谱写文化旅游新篇章

9月12日,记者从县城驱车出发前往甘棠乡小梨洋村,一路青山叠翠,丝毫没有秋天的萧瑟气息。

20分钟后,我们到达小梨洋村,只见青山环绕、碧水悠悠;村内古道交错、古宅林立,可谓一步一景。穿过古村,一座生机盎然的小公园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该村重点打造的国宝公园。

“公园原属农耕田园,位于甘国宝故居和魁星阁之间。地势和缓,地廓圆形,纵横阡陌勾勒出一幅八卦形状,旧称‘八卦田’。相传儿时甘国宝读书之余放松身心,在此间练武习射。”小梨洋村党支部书记甘乾居介绍,基于传说中的历史渊源,公园以甘国宝文化为主题,立足乡村背景,结合周边古民居建筑群,还原其小桥、流水、人家的风貌,融休闲、观光和健身功能为一体,辅以相关设施。

小梨洋村是省级传统古村落,清代戍台名将甘国宝故里,历史悠久,具有浓厚的古文化积淀,先后出现过二位进士、三位举人,还有八处极富神话传说的自然景观,特色旅游资源丰富。

如何将甘国宝文化和现代旅游融为一体?随着近年来屏南县“全域旅游时代”揭开序幕,小梨洋村改变思路,走出了一条因地制宜的发展路线。

借助屏南白水洋鸳鸯溪和全域旅游这个大平台,充分挖掘本村甘国宝文化品牌及“梅花棍”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每年定期举办甘国宝文化节,发挥历史名人效应,开发乡村游,发展第三产业,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金名片。多渠道筹措资金完善村内各类基础设施,对村中街道、巷弄及空地进行绿化,同时,对甘国宝故居、祠堂及一些有一定价值的古民居进行保护性修复。

有文化的旅游才有魅力,有旅游的文化才有活力。如何盘活全县旅游资源,如何把境内绿水青山、文化资产变成金山银山?屏南尤其注重顶层设计,科学引领。

县委、县政府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编制了《屏南县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屏南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区总体规划(2006—2020)》《白水洋景区、宜洋景区详细规划》《屏南城关至白水洋景区入口旅游功能及景观规划》以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

去年3月21日,屏南县全域旅游合作开发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由县人民政府与市交通投资集团达成的全域旅游合作战略正式进入实质运作阶段。在3至5年内,市交投集团将筹资20亿元,助力屏南旅游开发建设,全面开启屏南全域旅游发展新进程。市交投集团还引入巅峰智业进入屏南县进行旅游资源普查和调研工作,为屏南全域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同时,屏南因地制宜重点打造四条特色旅游主题线路,即以白水洋、鸳鸯溪为中心打造山水体验旅游精品线路;以漈头、漈下等名镇名村古村落为中心打造古村镇文化旅游线路;以仙山牧场、天湖湿地为中心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以棠口、双溪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遗址及中共闽东北特委、军分区驻地遗址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屏南“过夜游”“深度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玩得好、住得下、多消费。

此外,屏南县还以“一镇一特色”的思路,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根据各乡镇资源特点,借助大旅游的辐射,重点培育棠口镇药膳养生小镇、双溪镇文创旅游小镇、长桥镇万安桥文化休闲小镇、甘棠乡甘国宝文旅小镇、代溪镇黄酒休闲小镇、岭下乡田园小镇。打造风格迥异的旅游特色小镇,挖掘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以主要景区为中心,特色旅游小镇共同发展格局。

从自然风光游到文化旅游;从浅层的“到此一游”到深度的文化体验,屏南县旅游业向专业、精品、特色、创新方向发展,既成就了“顶天立地”的旅游骨干企业,也拓宽了当地农民居家就业和增收致富的门路,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随着双溪镇文创旅游小镇的建设,一条条旅游带动的脱贫致富之路,也在镇里镇外铺展开来。

村民们纷纷开起餐馆、旅馆,零售特产,尽显身手。在镇区主街道旁的蓝天公寓,老板娘纪丽玲正在整理客房。她说,双溪镇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你看,街道宽敞了、环境整洁了、人气旺了,高速路口就开在我们门口,还有艺术家入驻,真的是一天一个样。我们一家也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回乡开起民宿,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崛起一个景区,福泽一方乡民。生生不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成旅游工艺品;农副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乡村山居变成民宿;传统民俗变成旅游新体验……旅游业已成为屏南县增加人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产业。今年上半年,该县三次产业比重为12.2∶48.1∶39.7,第三产业拉动GDP增长3.3百分点,增长率、贡献率和拉动作用均居三次产业之首,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强化宣传推介

扩大文化旅游知名度

一场秋雨一场寒,进入九月,屏南的气温一天比一天低,但鸳鸯溪“旅游热”却温度不减。

驻足在凌云栈道上极目远眺,只见眼前群峰竞秀、层峦叠嶂,白茫茫的雾气自山脚蒸腾、上升,云雾笼罩间,旖旎风景若隐若现,不似在凡间。谷底风姿万千的瀑布,引得游客连连惊叹,纷纷举起手机、相机将美景定格。

经过多年持续接力,屏南县打造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白水洋·鸳鸯溪,基本实现了“国内一流、世界知名”旅游品牌创建目标。该景区已成为福建省精品旅游景区和十大旅游品牌。

成效初显,仍需再造声势。

9月20日,以“清新福建 绿色宁德 水韵屏南”为主题的第八届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文化旅游节暨第十五届白水洋·鸳鸯溪文化旅游节将在鸳鸯溪盛大开幕。

本届文化旅游节由开幕式,招商推介与项目签约会,文艺民俗表演,高山花卉、茶叶产品展示展销,闽东药膳美食品鉴活动,旅游文化商品展销活动,屏南文创艺术展示活动,旅游系列活动以及新闻发布活动共9个板块组成,以增强节庆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参与性。

“此次文化旅游节是发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品牌效应,助力推动宁德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也是展示屏南新形象新面貌,进一步提升屏南对外知名度、美誉度与影响力的机遇。”屏南白水洋鸳鸯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郑福平介绍,在旅游节结束后,屏南县还将结合节气、民俗、赛事等有关活动,策划并组织特色乡村举办旅游节庆活动,主要有双溪镇中秋“拜月”文化节、溪岭乡戏曲文化节、长桥镇丰收稻草节、代溪镇重阳敬老文化节等,进一步扩大屏南文化旅游知名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旅游经济是一种“概念经济”“眼球经济”。走出山门勤吆喝,推介营销是屏南占领旅游市场制高点的重要法宝。

在文化资源推介上,该县开展特色旅游演艺,促进文化旅游发展,提升旅游演艺,推出《水韵屏南》。今年白水洋印象系列之《水韵屏南》在县文体中心公演20场,新编儿童话剧《少年英雄甘小侠之箭神出世》,演出14场,获得观众好评,有效助推文化旅游发展。

同时,结合重大赛事、重大活动抓好群众文化艺术创作。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平戏” “平讲戏”下乡开展惠民演出。2018年2月5日开始至今,组织四平戏剧团先后在屏城乡大碑村、棠口乡安溪村、寿山乡寿山村和白玉村、古峰镇古厦社区、熙岭乡前塘村、代溪镇后樟村等7个行政村,共演出36场。还组织乱弹戏《郭子仪拜寿》深入长汾社区开展惠民演出,让传统文化走进社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乱弹戏这一古老剧种得到传承发展。

在旅游资源推介方面,屏南加大在央视媒体、省级主要客源城市的广告投放力度;积极寻求新媒体渠道,开启旅游营销“互联网+”模式,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智慧旅游等新媒介,利用微博、微电影等新方式开展宣传;与中国电信屏南分公司、中国移动屏南分公司分别签订短信业务协议,对进入屏南辖区的游客发送短信进行全域旅游、“清新福建 生态屏南”等品牌的宣传,在境内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扩大屏南全域化旅游宣传覆盖面。

此外,屏南积极实施旅游联盟战略,主动融入“大武夷”旅游圈、国家东部生态文明旅游区和《福建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三带三核四片区”的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布局(三大旅游带指蓝色海丝生态旅游带、绿色休闲生态旅游带、红色文化生态旅游带,三大旅游核包括福州中枢城市旅游核、武夷新区生态引领旅游核、厦门国际门户旅游核,四大旅游片区指福莆宁山海休闲文化旅游区、厦漳泉滨海闽南文化度假区、闽西南客家红色文化旅游区、闽西北生态文化旅游区)。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地区旅游合作,互为市场,共同营销,让屏南成为华东地区旅游热点之一。

春华秋实,风景这边独好;坚持不懈,明年春色倍还人。从文化出发,以文化为魂,引领旅游业发展,相信屏南旅游产业的辉煌将为期不远。

(图片由屏南县委宣传部提供)

文章来源:http://www.ndwww.cn/xspd/pnxw/2018/0919/97203.shtml